少年游·润州作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去年相送于余杭门外,大雪纷飞如同杨花。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似飞雪,却不见离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
卷起帘子举起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月光无限怜爱那双宿双栖的燕子,把它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画梁上的燕巢。
注释
少年游:词牌名。
润州:今江苏镇江。
余杭门:北宋时杭州的北门之一。
“对酒”句:写月下独饮。
姮娥:即嫦娥,月中女神。亦代指月。
少年游·润州作问答
问:《少年游·润州作》的作者是谁?
答:少年游·润州作的作者是苏轼
问:少年游·润州作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少年游·润州作是宋代的作品
问:少年游·润州作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出自 宋代苏轼的《少年游·润州作》
问: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的下一句是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问:出自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答:苏轼名句大全
少年游·润州作赏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可是公务在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结尾三句是说,妻子在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 闰九月晦日登舟二首二山皆在眼,未忍去淮津。三宿宁无恋,况非桑下人。
- 颂十玄谈回回,目击心通处处开。机深体浅无人会,满天风道人如来。
- 阳春曲云母空窗晓烟薄,香昏龙气凝晖阁。霏霏雾雨杏花天,帘外春威著罗幕。曲阑伏槛金麒麟,沙苑芳郊连翠茵。厩马何能啮芳草,路人不敢随流尘。
- 李白书堂兰芷春风满地香,谪仙曾卧白云乡。山间精爽今犹在,落月时时见屋梁。
- 寄张明真绀发丹颜气粹和,大茅峰畔隐云萝。至人朝斗传灵诀,先帝观龙赐御歌。町疃瑞文眠径草,蜿蜒神物戏池波。自惭五马来尘外,一挹仙风幸已多。
- 题汉祖庙标签:咏史怀古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 挽李小溪人是西京长者孙,横秋一鹗早青云。假令折就天边桂,窦十郎家不足云。
- 送何圣从龙图射策曾称蜀郡雄,朝廷重得汉司空。应留赐席丹涂地,误责飞刍紫塞功。三径欲归无旧业,百城先至有清风。潞山直与天为党,回首孙高想见公。
- 梅花春信今年早,江头昨夜寒。已教清彻骨,更向月中看。
- 寄魏倅万初衣冠古雅御风行,为我迟留半日程。未盍簪时劳梦寐,一倾盖后见生平。相看惟有兴亡叹,欠死难将出处评。回首梅花古松下,忍寒终不惹春情。
- 5消遣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