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于长夜过春时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翻译和注释
此诗作于1931年2月,时鲁迅在花园庄旅馆避难时,得知柔石等人遇害的消息后所写。
译文
我已经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度过春天的时光,鬓发斑白忧带着妻儿被迫出走。
睡梦里仿佛看见慈祥的母亲正为我担忧落泪,而城头上还在变换着军阀们的各将旗号。
我怎忍得看着年轻的战友被敌人杀害,以愤怒的心情对着白将恐怖的刀丛写诗悼念。
吟诵之后俯视周围却没有写的地方(不能发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着我这个穿黑袍的避难者。
注释
惯:含有司空见惯之意。长夜:漫长的黑夜,比喻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岁月。
挈(qiè)、将,是同义词,均有提携、带领的意思。妇:指鲁迅夫人许广平。雏:指鲁迅的幼儿周海婴。当时,海婴还只有一岁零三个月,故称“雏”。鬓有丝:指两鬓斑自。鲁迅写此诗时已51岁,因多遭离乱与忧患,故有憔悴、衰老之感。
慈母:泛指当时受迫害的害命者的母亲。
城头:指南京。变幻:指国民党军阀间的勾心斗角,长期混战,使政局动荡不安。
忍看:原作“眼看”,后在录入《为忧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忍看”。朋辈:即朋友,战友:指被害的柔石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
刀丛:比喻国民党的迫害政策。原作“刀边”,后在录入《为忧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刀丛”。
无写处:含有无地可写,无处可发表之意,形容极度悲愤。
缁(zī)衣:即黑将的衣服。
惯于长夜过春时问答
问:《惯于长夜过春时》的作者是谁?
答:惯于长夜过春时的作者是鲁迅
问:惯于长夜过春时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惯于长夜过春时是近现代的作品
问: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出自 近现代鲁迅的《惯于长夜过春时》
问: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的下一句是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问:出自鲁迅的名句有哪些?
答:鲁迅名句大全
- 谢任伯久无书常子然寄茶谢之因简任伯谏议茶犹送,郎官迹已疏。斜封三道印,不奉一行书。
- 春光好(寒食将过淮作)禁烟却酿春愁。正系马、清淮渡头。后日清明催叠鼓,应在扬州。归时元已临流。要绮陌、芳郊恣游。三月羁怀当一洗,莫放觥筹。
- 赋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
- 忆瑶姬(南徐连沧观赏月)微雨初晴。洗瑶空万里,月挂冰轮。广寒宫阙近,望素娥缥缈,丹桂亭亭。金盘露冷,玉树风轻。倍觉秋思清。念去年曾共吹箫侣,同赏蓬瀛。奈此夜、旅泊江城。谩花光眩目,绿酒如渑。幽怀终有恨,恨绮窗清影,虚照娉婷。蓝桥□杳,楚馆云深。似凭归梦去,强就枕,无奈孤衾梦易惊。
- 送蔡君知入蜀二首金陵已去国,铜梁忽背飞。失路远相送,他乡何日归。灵关九折险,蜀道二星遥。乘槎若有便,希泛广陵潮。
- 谒四陵下宫四陵烟柏蔽团晖,晓束朝绅拜庙闱。台下俗无西向谢,寝中人护月游衣。垂髯上汉龙难见,耘野连天鸟自飞。酹毕驱车循故道,经时回望怅依依。
-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十章乾坤启圣吐龙泉,泉水年年胜一年。始看鱼跃方成海,即睹龙飞利在天。洲渚遥将银汉接,楼台直与紫微连。休气荣光常不散,悬知此地是神仙。
- 次韵家叔衮衮诸公车马尘,先生孤唱发阳春。黄花不负秋风意,白发空随世事新。闭户读书真得计,戴肴从学岂无人。只应又被支郎笑,从者依前困在陈。
- 因学者问生死到来如何抵当答以四偈生死到来何抵当,月明静夜共商量。荷华荷叶通消息,一陈风来一陈香。
-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未明夜入磻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山头孤月耿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至人旧隐白云合,神物已化遗踪蜿。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