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宿水口
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
丹枫明酒旗。
浮生长客路。
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
寒灯人闭门。
菩萨蛮 宿水口问答
问:《菩萨蛮 宿水口》的作者是谁?
答:菩萨蛮 宿水口的作者是洪瑹
问:菩萨蛮 宿水口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菩萨蛮 宿水口是宋代的作品
问:菩萨蛮 宿水口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断虹远饮横江水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断虹远饮横江水 出自 宋代洪瑹的《菩萨蛮 宿水口》
问:断虹远饮横江水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断虹远饮横江水 的下一句是 万山紫翠斜阳里。
问:出自洪瑹的名句有哪些?
答:洪瑹名句大全
菩萨蛮 宿水口赏析
起首“断虹远饮横江水 ,万山紫翠斜阳里。”二句写远景。雨后初晴,一道断虹斜插于东南方的长江之上 ,在夕阳落照之下,千山万水,一片紫翠。“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两句转写投宿,兼及近景。短亭,古时修于官道旁;以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大凡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系马短亭西”,说明客舍就在此近旁;“丹枫明酒旗”,说明客舍兼营酒水。短短四句,恍如一幅画卷,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色彩绚丽,诗意盎然 。词人好象手握一枝调色彩笔,精心构画,于是画面上出现了红黄橙绿青蓝紫的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出现了 ,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也出现了“断虹远饮横江水 ”中的“饮 ”字,带有“追琢”的痕迹 。况周颐说:“词太做,嫌琢;太不做 ,嫌率。欲求恰如分际,此中消息,正复难言。”(《蕙风词话》卷一)可见他不是反对追琢 ,而是反对“太做”,即追琢过分。若“恰如分际”,这种追琢还是必要的。复有“明”字,青旗、红枫,判然可见,色彩明丽。
下阕抒写客居此地的孤独之感。换头“浮生常客路 ,事逐孤鸿去。”二句,谓词人奔走仕途,一事无成。“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词人这里借用,表示了对仕途的厌倦。“事逐孤鸿去 ”,大概是说往事不可追寻,已逝之时光亦不能再返,感慨至深 ,故亦真挚感人 。结尾“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二句饶有韵味。从时间上看,上阕写夕阳时候 ,提到山犹染紫 ;这里说“月黄昏”,则已暮色苍茫了。其上着以“又是”二字,说明词人在外不知漂泊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尝尽了千愁万苦。时已云暮,词人只有点上寒灯,闭门独坐而已。唐人马戴《灞上秋居》诗有句云“寒灯独夜人 ”,词境似之,但换用“人闭门”三字,则变成有我之境,与李重元《忆王孙·春景》词的结句“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但前后对比,又有明显的映照作用:开始时词人远眺断虹饮水,斜日含山,心情比较平静、舒畅;结尾时闭门独坐,孤灯相伴,自然产生抑塞无聊之感。因此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 春日忆家(一作春日归山)自觉劳乡梦,无人见客心。空馀庭草色,日日伴愁襟。
- 对酒后代称欢伯,前贤号圣人。且须谋日富,不要道家贫。
- 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峰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 会魏夫人席上 其五 “山”字韵烛光影里粉姿闲,一点愁侵两点山。不怕带他下燕炉,无言相逐省弓弯。
- 沁园春·咏菜花极目离离,遍地濛濛,官桥野塘。正杏腮低亚,添他旖旎;柳丝浅拂,益尔轻飏。绣袜才挑,罗裙可择,小摘情亲也不妨。风流甚,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曾经舞榭歌场,却付与空园锁夕阳。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沉吟久,怕落红如海,流入春江。
-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投灯飞烛未为愚,接迹纷纷是可诛。缘木得鱼还有样,便教焚却孔明庐。
- 简潘义荣高槐书记得绿阴书垂,见公随诏趋丹墀。今兹疏梅弄香粉,公坐鲠切还棲迟。甘辞软暖定整售,此独难使壮者为。苦言暝眩上所急,出林之木风摧之。嗟吁世路每如此,我常感激横涕洟。贾生妙论逮伊书,绛灌之属犹可移。长孺忠言岂真戆,其如御史能饰非。至头至始天所惜,未肯容易登皋夔。且今投置在闲散,蕊伤补败终见思。公还故乡扫一室,古书名画四壁围。宾客相过具杯书,一笑万事荣辱齐。虽然公岂忘世者,终念后稷由己饥。吾皇法胆愈思治,宣室赐对行可期。当有今时张万福,欢呼再拜迎公归。
- 盱眙自古东南第一山,于今无异玉门关。乱云衰草苍茫外,赤县神州指顾间。击楫何人酬壮志,凭栏终日惨愁颜。中原父老应遗恨,只见旃车岁往还。
- 游山五题题白莲庵掩室昔宴居,冥心遗万化。菡萏本无染,纷华共高谢。夜禅杉月落,晨斋庭鸟下。栋间云气浮,地面秋香诧。演法辞故栖,幽踪贲寒野。蜡屐此同游,愿结宗雷社。
- 次何子应登赋楼韵使君来作牧,众若倚南山。时节当授衣,已念赤子寒。驾言出登眺,岂为景趣繁。民风指顾中,惠术良欲殚。纾怀有佳句,伏诵一再叹。从今安田里,不度百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