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贻湛法师
心迹罕兼逐,岖崎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阴。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注释
全唐诗,唐诗所孟浩然诗集校注孟浩然诗集校注全唐诗:卷159_12
还山贻湛法师问答
问:《还山贻湛法师》的作者是谁?
答:还山贻湛法师的作者是王昌龄
问:还山贻湛法师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还山贻湛法师是唐代的作品
问: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出自 唐代王昌龄的《还山贻湛法师》
问: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的下一句是 心迹罕兼逐,岖崎多在尘。
问:出自王昌龄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昌龄名句大全
还山贻湛法师赏析
② 旧壑:隐士所居,常称丘壑。支公:今晋时的高僧支遁,本诗中用以指代湛法师。
③ 林下契:典出《高僧传·竺僧朗》所载朗与隐士张忠交往故事。
④ “喜得”四句:宋刻本无。
⑤ 词:又作“辞”。
⑥ 禅:又作“竹”。
⑦ 明灭意:或作“意冥灭”、“意明灭”、“冥灭意”等。
-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 送灵师归吴灵师殊可尚,颇不类浮屠。托迹虽依佛,留心独喜儒。风尘倦京洛,水石隐勾吴。破寺杉松老,南归旧隐孤。
- 答陈屦常秀才谑赠驱车触热中烦满,苦无蔗浆冻金碗。陈君诗卷可洗心,持作终朝晤言伴。男儿三十四方身,布衣不化京洛尘。白驹皎皎在空谷,黄鸟睍睆鸣青春。子桑之居十日雨,入门不复闻人语。形骸正是吹一吷,安用虚名齐后土。文章初不用意成,黼黻帝躬临下民。时花俚服诮新巧,牛马安所辞吾名。禹穴幽奇行可强,江北江南正相望。乘涛鼓枻何当往,爱惜水仙桃竹杖。不应越女三年留,相见还须未白头。蘧生知非苦不早,巨壑夜半遗藏舟。达人一言嚆矢疾,相从琢磨悔去日。菖莆正是可怜花,我独闻名不曾识。
- 谒金门·春半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 病起黄祖城边下石船,蕉林暗地雨如烟。只知问俗求民瘼,却愧经旬卧瘅天。
- 拾得古砚僻性爱古物,终岁求不获。昨朝得古砚,黄河滩之侧。念此黄河中,应有昔人宅。宅亦作流水,斯砚未变易。波澜所激触,背面生罅隙。质状朴且丑,今人作不得。捧持且惊叹,不敢施笔墨。或恐先圣人,尝用修六籍。置之洁净室,一日三磨拭。大喜豪贵嫌,久长得保惜。
- 宁宗郊祀二十九首听惟乡德,监惟棐忱。顾諟思明,灵承思钦。永言端莅,肃对下临。上帝是皇,毋贰尔心。
- 程申叔来备言近况因与之饮程子过我庐,挽首发悲叹。前年遭兵火,故业委涂炭。乡邦更疫疠,骨肉尽离散。不觉两春度,梦中度昏旦。昔仰茶园给,到此复牵绊。山荒不可摘,旧引莫反汗。挂官名籍在,催期有虚案。出江既无力,安得便离岸。东奔又西走,踪迹甚鼠竄。我今语程子,不消苦疑难。为生固艰苦,得利亦浩瀚。逢时纵艰险,当作顺境看。今夜月色朗,谁将眼界换。呼酒联吟句,失笑两醉汉。棹舟过槃塘,身世入汗漫。
- 吉祥寺默轩默识何销语话详,心斋也则坐能忘。如何孔氏家传底,却在高僧衣钵傍。并把禅机俱寂灭,不教妙理费商量。白深化锁轩前路,看尽金炉几篆香。
- 偈颂一百六十首这僧问赵州,赵州答赵州。得人一马,还人一牛。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好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