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翻译和注释

译文
鹌鹑尚且双双飞,喜鹊也是成双对。这人心地不善良,为何以他为兄长。
喜鹊尚且成双对,鹌鹑也是双双飞。这人丝毫没良心,为何把他当国君。

注释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鹑:鸟名,即鹌鹑。大如小鸡,头细而无尾,毛有斑点。奔奔:跳跃奔走。
鹊:喜鹊。彊(qiáng)彊:翩翩飞翔。奔奔、彊彊,都是形容鹑鹊居有常匹,飞则相随的样子。
无良:不善。
我:“何”之借字,古音我、何相通。一说为人称代词。
君:君主,一说君子。

鹑之奔奔问答

问:《鹑之奔奔》的作者是谁?
答:鹑之奔奔的作者是佚名
问:鹑之奔奔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鹑之奔奔是先秦的作品
问:鹑之奔奔是什么体裁?
答:诗经·国风·鄘风
问:鹑之奔奔,鹊之彊彊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鹑之奔奔,鹊之彊彊 出自 先秦佚名的《鹑之奔奔》
问:鹑之奔奔,鹊之彊彊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鹑之奔奔,鹊之彊彊 的下一句是 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彊彊,鹑之奔奔。
问: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鹑之奔奔赏析

  全诗两章,每章四句,均以“鹑之奔奔”与“鹊之强强”起兴,极言禽兽尚有固定的配偶,而诗中男主人公的行为可谓腐朽堕落、禽兽不如,枉为“兄”“君”。全诗两章只有“兄”“君”两字不重复,虽然诗人不敢不以之为“兄”、以之为“君”,貌似温柔敦厚,实则拈出“兄”“君”两字,无异于对男主人公进行口诛笔伐,畅快直切、鞭辟入里。

  此诗作者可能是一位女子,她唾弃那被她尊重,却品德败坏的男人“鹑鹊之不若”。意思是鹑鹊尚知居则常匹,飞则相随的道理。而这位被她尊敬的男人,却败坏纲常,乱伦无道,肆意妄为,是一个禽兽不如的东西。而她却一直把他当作兄长、君子,岂知他并非谦谦善良之人,长而不尊,令她感到非常痛心。于是,她一怒之下,做诗斥之,以舒其愤。此诗的主旨应该立足于“女斥男”的根本之上。

  全诗以比兴手法,告诫人们鹑鹊尚知居有常匹,飞有常偶,可诗中的“无良”之人,反不如禽兽,而作者还错把他当作君子一样的兄长。作者据此,将“无良”之人与禽兽对待爱情、婚姻的感情与态度,构成了一种强劲的反比之势,加强了诗歌的批判力量。

  全诗虽然只有两章八句,并没有直接对男主人公的形象进行任何客观的描写,却能使其形象非常鲜明而且突出。这根源于诗歌文本所构筑出的剧烈而又异常强大的情感落差,此种落差来源于人与禽兽对待异性配偶的不同态度,这种态度的不同造成了这种巨大而有悬殊的逆向对比关系。从而使男主人公的恶劣形象直接迎面袭来,令人不寒而栗却又厌恶透顶。

  诗歌上下两章前两句完全一样,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却能给人造成一种回环与交错的感觉。每章后两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避免了反复咏唱时容易引起的单调的感觉。这对这种重章叠句的诗歌来说,应该是《诗经·国风》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策略。

0
纠错
猜你喜欢
  • 送僧归天台
    龙门浪裹翻身出,凛凛风生气宇清。归到石桥君自看,杖头犹带怒涛声。
  • 思柳亭
    罗池刺史寡尘缘,画战墙头筑望仙。黄鹤与谁同一去,碧桃无主又千年。
  • 登高临大江
    客思忽不乐,登高临大江。风湍睇遥席,云岫思幽窗。淮蒌昔未茁,庐瀑今已淙。我本休官人,曷为栖是邦。中肠有所思,所思渺天末。戎徼融古雪,波浪日以阔。西从巴硖下,南与洞庭合。身无黄鹄翅,九疑不可越。宿负子钱急,岁收南亩稀。儿女望我还,岂不歌式微。仿佛汉阳树,突兀吴王矶。佳音或跫然,未忍轻言归。邻墙善蓍翁,盍往决咎吉。鬼神素所昧,忠信讵云忒。聚粮别里门,业已掉臂出。小俟麦风凉,马蹄患不疾。
  • 奉和袭美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
    曾见凌风上赤霄,尽将华藻赴嘉招。城连虎踞山图丽,路入龙编海舶遥。江客渔歌冲白荇,野禽人语映红蕉。庭中必有君迁树,莫向空台望汉朝。
  • 避暑椒山呈潘师清
    凉风生层峦,炎日遮叠嶂。我来兹地游,主焉乐清旷。为吏即华颠,愧临士民上。老丑畏近人,筋骸非少壮。知止远卑辱,奚敢谓高尚。龊龊方自持,良心未容放。促柱有繁音,庞聒无清唱。却暑御絺綌,自修终弭谤。居闲无适莫,且免萦重恙。俯仰心不惭,无言亦疏畅。
  • 远色阁二首
    高人了色空,法界无近远。客来一登临,正好高著眼。
  •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八宝华岩
    团团宝华岩,重重荫珍木。归来得商鼎,试鬻溪边绿。
  • 赠羽流韩洞章
    韩生画马有家法,胸中骅骝不可计。酒酣试作姜子牙,怳若当年钓清渭。
  • 赠独孤常州(见《纪事》)
    洪炉无久停,日月速若飞。忽然冲人身,饮酒不须疑。
  • 颂古二十四首
    问端如箭透垣墙,赖值灵云手段长。骏马蹇驴皆控勒,鞭教战胜出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