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秋日的斜阳映照着江水,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纹。透过一片平展的树林,隐隐望见远处起伏的群山。平原上散落着几处村庄,不时传来几声砧杵声。
记得当年和她共上西楼,眯着醉眼欣赏此处的风光。那时的景色和现在的很相似,所不同的只是今天没有人和我一同登高欣赏了。

注释
减字浣溪沙:即《浣溪沙》别名,相对变体《摊破浣溪沙》而言。本是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
演漾金:状斜阳照水。演漾。流动起伏的样子。
平林:平整的树林。砧(zhēn):捣衣石,这里指捣衣的声音。
村落:村庄。
西楼:苏州观风楼,在城西。凝醉眼:凝是集中注意力,醉眼指酒后迷糊的眼睹。此处比喻沉醉于美好的时光之中。
风物:风光景物,一般特指某个地方特有的。登临:本指登山临水,后也泛指游览。

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问答

问:《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的作者是谁?
答: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的作者是贺铸
问: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是宋代的作品
问: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 出自 宋代贺铸的《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
问: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 的下一句是 几家村落几声砧。
问:出自贺铸的名句有哪些?
答:贺铸名句大全

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赏析

此词虚实相生地展现了当下词人登临所见的眼前之景和伊人作伴。词人当初凝着醉眼所观赏的往久之景,通过今久情景的对比,流露出作者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怅惘心绪 。全词意境沉郁,语言收放自如。
词的上片写登临所见:清澈的秋水,映着斜阳,漾起金波。一片平展的树林延伸着,平林那边,隐隐地横着远山。疏疏的村落,散见在川原上,传出断断续续的砧杵声。接下去,下片前两句说昔年曾登此楼,风景与今相似。而词人今日面对此景,究竟唤起何种感慨,却到结句“只无人与共登临”。才点明,原来昔日同登此楼的人,今已不在,只剩下作者孑然一身,伫立于楼上了。联系贺铸的生平看,那位不能同来的人,可能是他的眷属。至此,可以感到上片所写的那秋水斜阳,那远山平林,那村落砧声 ,都不再是客观的景物了,而是词人心中眼中,都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这种伤心说不出的情绪,借助于末句的点醒 ,令人于言外得之 ,倍觉其百感苍茫,含蕴深厚。
此词虚实相生地展现了当下词人登临所见的眼前之景和伊人作伴。词人当初凝着醉眼所观赏的往文之景,通过今文情景的对比,流露出作者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怅惘心绪 。全词意境沉郁,语言收放自如。
0
纠错
猜你喜欢
  • 西江月
    两手劈开混沌,坦然直露丹宗。日魂月魄自西东。牢捉莫轻放纵。外道邪魔缩项,相将结宝中宫。九还七返片时功。皆赖黄婆相送。
  • 新竹
    最爱中唐竹,春来百箇鲜。笋残霞落泊,梢散粉婵娟。早叶危衔露,昏枝巧住烟。宁孤一日赏,况在此君前。
  • 再题六如亭
    昔人喜说坠楼姬,前辈尤高断臂妃。肯伴主君来过岭,不妨扶起六如碑。
  • 王晋卿所藏著色山二首
    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迩来一变风流尽,谁见将军著色山。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从谁。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时。
  • 玉楼春(雪中拥炉闻琵琶作)
    青女飞花浓剪水。寒气霏微度窗纸。人间那得骨为帘,有麒麟尊有蚁。笙簧冻涩闲纤指。香雾暖熏罗帐底。却教试作忽雷声,往往惊开桃与李。
  • 送黄安国同年
    沙水夜仍白,江月晓未收。联船共一岸,撼枕闻开头。五湖翻然归,凫雁芦花秋。低徊弄水雪,笑面会有由。有如此江波,大小同一浮。纖花不自惜,风卷随轻鸥。谁能徇残啄,五羖肥几牛。我欲知行津,上峡询耡耰。
  • 千秋岁
    叶舟容易。行尽江南地。南雁断,无书至。怜君羁旅处。见我飘蓬际。如梦寐。当年阆苑曾相对。休说深心事。但付狂歌醉。那更话,孤帆起。水精溪绕户。云母山相砌。君莫去。只堪伴我溪山里。
  • 读王尼传
    处世常多忧,政坐口复牵。谁能百无营,饮露如寒蝉。原野足饿殍,山泽漫臞仙。作计苦不早,身穷乃怨天。刘石扰河洛,孝孙方南迁。庇无一区宅,耕无一亩田。牛车不自救,枯骸枕道边。君看董与葛,见几预着鞭。智虑故不同,祸福仍相悬。关辅已荆棘,江淮复戎旃。吾生亦可料,速办买山钱。
  • 论语绝句一百首
    哀公真自不寻常,虽是年饥亦较量。二犹不足如何彻,紬绎斯言味更长。
  • 即事君子堂五首
    自点雌黄改自诗,苧衣不著著蕉衣。前山何故枯松上,半月巢空鹤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