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恩易镇豫章丐假还乡途中偶成十七首
却恐席未温,又过江南岸。
蒙恩易镇豫章丐假还乡途中偶成十七首问答
问:《蒙恩易镇豫章丐假还乡途中偶成十七首》的作者是谁?
答:蒙恩易镇豫章丐假还乡途中偶成十七首的作者是吴芾
问:蒙恩易镇豫章丐假还乡途中偶成十七首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蒙恩易镇豫章丐假还乡途中偶成十七首是宋代的作品
问:自江至吾庐,七日喜有半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自江至吾庐,七日喜有半 出自 宋代吴芾的《蒙恩易镇豫章丐假还乡途中偶成十七首》
问:自江至吾庐,七日喜有半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自江至吾庐,七日喜有半 的下一句是 却恐席未温,又过江南岸。
问:出自吴芾的名句有哪些?
答:吴芾名句大全
- 洞仙歌(游大涤赋)花泥絮浪,春怀如酒。书卷炉熏梦清昼。唤玉京稳携手松乔,飞光里,笑傲白云林岫。仙人犹狡狯,酒雪吹冰,声落星河翠蛟走。问箬下留丹,别已千年,华表鹤、亦归来否。有洞口、桃花识刘郎,共一笑相迎,朱颜如旧。
- 已凉愁多却讶天凉早,思倦翻嫌夜漏迟。何处山川孤馆里,向灯弯尽一双眉。
- 悼吴居厚学问从来著月评,慈恩何事欠题名。贤哉难老堂虽就,惜也陈情表未成。畴昔几回同把酒,於今一涕独沾缨。张公当日称操履,江汉伤心昼夜倾。
- 雪吉同郑所南访赵溪梅移宅虽然远,携筇到两回。只知相别去,不道又重来。溪鲫和冰煮,邻醅带雪开。诗家堪入画,满眼玉楼台。
- 石佛寺松竹行才尽,香城绝世尘。倚岩开半殿,凿石见全身。钟鼓中天晓,烟花上界春。出门重稽首,愿值下生辰。
- 梦题驿壁半生征袖厌风埃,又向关门把酒杯。车辙自随芳草远,岁华无奈夕阳催。驿前历历堠双只,陌上悠悠人去来。不为途穷身易老,百年回首总堪哀。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 春秋战国门。师旷老能劝学照馀生,似夜随灯到处明。往行前言如不见,暗中无烛若为行。
- 又再作世人不我与,自契黄龙心。竟复何远近,一瞬万古今。
- 山中主人十里青山有一家,翠屏深处更添霞。若为说得溪中事,锦石和烟四面花。
- 1节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