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野菊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翻译和注释

译文
荒废的篱边,盛开着丛丛野菊,冷冷的清香幽幽地笼罩在秋水上。
诗人猛然回想起在山中也曾见过野菊,它是那样茂盛地簇生在石缝里,与它为伴的只有曜曜呜叫的秋虫。

注释
晚艳: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的真诚。艳:因花色艳丽,故以艳指代花。
荒篱:指荒芜的篱笆。
冷香:指清香的花,这里指菊花。
著:同“贮”,居积,引申为笼罩之意。
秋水:神色清澈。
向:从前,往昔。
蛩(《辞源》作qiáng《辞海》作qióng):蝗虫的别名,俗称“蚱蜢"。另有传说中的异兽,古书中也指蟋蟀。

野菊问答

问:《野菊》的作者是谁?
答:野菊的作者是王建
问:野菊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野菊是唐代的作品
问:野菊是什么体裁?
答:五绝
问: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出自 唐代王建的《野菊》
问: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的下一句是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问:出自王建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建名句大全

野菊赏析

  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其中的“晚”与“荒”相映照,叠现出一幅冷落、萧瑟的空间背景;再着一个“出”字,不仅突出了野菊的一枝独放和光彩夺目,亦从力度上强化了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其“冷香”与“秋水”相映照,构成了一幅明净、雅洁、宽阔,博大而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因此而尽显。其中以“冷”字修菊“香”,从诗人的心理感受来着笔,却与时令、气候相吻合,自然地渲染了香味的清纯无邪,一显野菊那冰清玉洁的姿质。“晚艳”、 “冷香”、 “秋水”,既绘出了菊的形貌气味,又传出了菊的神韵丰采。 “出荒篱”点出了“野”。后二句则进一步从旁烘托,在“野”字上开拓意境,把“野菊”写得神完意足,而诗人形象也略约可见。此乃托物扦怀之法。

  转句“忆向山中见”,顺着追根求源的线索,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总之,此诗虽短小,但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此外,这首诗的虚实处理也很妙。一二句实,三四句虚,由“忆”相联,于是就从篱、水扩而到山、石,诗境为之开阔而且灵空飞动起来。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
    平日多奇节,中间似富公。天从庐墓请,人说救荒功。辛苦培邦本,雍容遏乱锋。文传遗奏切,更过子囊忠。
  • 和陶渊明二十首
    海乡亦好春,红紫纷蕤英。黄鸟托庭柯,啁哳如有情。知我得碧涛,似劝花前倾。岂知好饮客,静坐耐耳鸣。
  • 题苏村酒家亭
    下马穿桥憩酒家,小溪清浅蘸桃花。红尘咫尺如相背,独坐幽亭对落霞。
  • 次王勉夫见招
    风月分公宇,图书静客堂。交情知烂熳,暇日想徜徉。我老嗟筋力,诗成损肾肠。报章惭不敏,秋至足悲伤。
  • 鹊桥仙(辛丑生日小尽月)
    今朝廿九,明朝初一。怎欠秋崖个生日。客中情绪老天知,道这月、不消三十。春盘缕翠,春缸摇碧。便泥做、梅花消息。雪边试问是耶非,笑今夕、不知何夕。
  •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寓楚题杨补之官舍
    一辞螭陛走天涯,客路悠悠老岁华。住久不知身是客,自来堂下采黄花。
  • 和赵景贤使君入昌溪即事
    东出峡如筒,北行溪似线。晨发怯春寒,午炊喜破晛。滩高石嵌崎,浪急珠玑溅。平生忧患心,对此倍克战。棹夫捷如风,舞稿接飞牵。昔观武陵图,今见武陵面。岩丛放斧斤,挂壁发葱蒨。半一矗乱峰,横烟锁寒练。猿鸟生意深,诗笔写豪健。先生岩壑姿,对此聊自厌。险极复推奇,一鉴嗟未遍。老眠仰贪看,花生浑欲焰。人唤不回头,决眥强自勉。造化藏秘奇,人生能几见。现昔困尘埃,比来得清玩。异境延高吟,胜览惬幽念。直疑紫雾深,秘隐丰城剑。便欲於此中,遯世零点无闷。朝餐色{上髟下监}鬖,暮游光潋滟。还恐利名牵,回首成健羡。
  • 池州陈使君见示游齐山诗因寄
    往岁曾游弄水亭,齐峰浓翠暮轩横。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病后簪缨殊寡兴,老来泉石倍关情。今朝池口风波静,遥贺山前有颂声。
  •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
    万里却来日,一庵仍独居。应笑谋生拙,团团如磨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