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昨天,还是春光明媚,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而今就不同了,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
今天,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轻薄荡子”,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也是留他不住的。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请到杨柳岸边来吧,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消除那离别的清愁。
注释
晋臣:即赵不迂,字晋臣,是作者的朋友,官至敷文阁学士,故以敷文称之。寓居上饶时常与辛弃疾唱和。
十三女儿: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
不教花瘦:将花绣得肥大,这里指春光丰腴。
甚:正。
下得:忍得。
雨僝(zhàn)、风僽(zhòu):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
向:同像,地衣红绉:地衣指地毯,这两句说,园林里落花满地,像铺上一层带皱纹的红地毯一样。
荡子:浪荡子,指不重感情的轻薄男子。
春波:碧波荡漾的春水。
春酎(zhòu):春酒。
约:束、控制,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相候:指等待春天归来。
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问答
问:《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的作者是谁?
答: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的作者是辛弃疾
问: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是宋代的作品
问: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出自 宋代辛弃疾的《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
问: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的下一句是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
问:出自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
答:辛弃疾名句大全
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赏析
【评解】
这是一首新巧别致的送春词。作者有感于眼前的花落春残,以拟人化手法,形象的比喻,描写了春天将逝,春花难留而产生的愁绪。上片回忆昨日春光烂漫。下片抒写今日春光难留。全词委曲细腻,柔情似水,绮丽婉约,色彩秾丽,比喻新巧,别具特色。
【集评】
《唐宋词选析》:辛弃疾既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又是才情横溢,富有创造性的诗人,他把铮铮侠骨,烈烈刚肠,以婉约的语调出之,柔情似水,色笑如花,把豪放与婉约冶为一炉。这首《粉蝶儿》绮丽婉约,同他壮声英概的豪放词比起来,确实别有情味,展现出辛词风格的又一方面。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比拟形象,语言生动,风格婉约,在辛词中别具一格。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稼轩《粉蝶儿》起句云:“昨日春如十三女学绣”;后半起句云:“而今春如轻薄荡子难久”,两喻殊觉纤陋,令人生厌。后世更欲效颦,真可不必。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其实两喻是不纤也不陋的。不仅比喻的本身不陋,其含义也颇耐寻味。也是新颖、别致而形象化的。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而著称。但是这首《粉蝶儿》却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另外一面。这是一首词人有感于眼前落花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
古典诗词中,以“落花”为题的词 ,并不少见,但许多是无病呻吟的平庸之作,佳作并不太多。辛弃疾这首《粉蝶儿 》,不论是意境或语言风格,都能打破陈套旧框,在落花词里,可以算是一阕别开生面的绝妙好词。这首词是作者有感于眼前的花落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从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来看 ,在宋词中是很常见的 ,但它的表现手法却很别致。全篇通过“昨日”与“而今”春光的对比,用巧妙、新颖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同阶段的春日景象,委曲地抒发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的开篇以十三岁小女儿学绣作明喻,礼赞神妙的春工,绣出象蜀锦一样绚烂的芳菲图案 ,“一枝枝不教花瘦 ”,写出了花的繁盛 ;突然急转直下,转入落花正面。好花的培养者是春,而摧残它的偏又是无情的春风春雨。(词中的“僝僽”,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于是,用嗔怨的口气,向春神诘问。就在诘问的话中,烘染了一幅“残红作地衣”的着色画,那被风雨摧残的花瓣,纷纷飘落在地,好像是为园村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地上的落红如此之多,那枝头的残花还有几许,也就可以想见了。下半阕“而今”一句跟上半阕“昨日”作对照,把临去的春光比之于轻薄荡子,紧跟着上句的“无情”一意而来,作者“怨春不语”的心情,也于言外传出 。“记前时”三句又突作一转,转到过去送春的旧恨。这里 ,不仅春水绿波都成有情之物,酿成了醉人的春醪 ,连不可捕捉的清愁也形象化了,通过“候春”来表现爱春惜春感情,使表现的感情更加强化。正因为年年落花,年年送春,清愁也就会年年应约而来。就此煞住,不须再着悼红惜香一字,而不尽的余味,已曲包在内。
辛弃疾的这首词,与一般的“落花”词一样,其基调也是哀婉的 ,但是,作者在写惋春惜春的同时,又通过“候春 ”,表现出对大地春回的热切期望,失望中含有希望,感情由哀婉趋于开朗,而词笔于柔韧中见清劲,不是艺术修养达到升华火候,是不能办到的。
- 寄题与州晁都官沼沼上唐朝郑都官有诗刻石名郎游胜地,心迹继风流。昔为题诗著,今因好事修。四山相照映,五马屡淹留。相见波光净,依然一片秋。
- 三次刘寺韵赋张以道新居与约斋夹湖相望寒绿新轩对马头,陂南陂北□销愁。合添渔艇两三只,时与约斋来往游。欹枕孤鸿烟雨涨,钩帘宿鹭晓光流。何时祭灶呼邻里,我欲题诗素壁留。
- 大酺正夕阳间,秋光淡,鸳瓦参差华屋。高低帘幕迥,但风摇环珮,细声频触。瘦怯单衣,凉生两袖,零乱庭梧窗竹。相思谁能会,是归程客梦,路谙心熟。况时节黄昏,闲门人静,凭栏身独。欢情何太速。岁华似、飞马驰轻毂。谩自叹、河阳青鬓,苒苒如霜,把菱花、怅然凝目。老去疏狂减,思堕策、小坊幽曲。趁游乐、繁华国。回首无绪,清泪粉于红菽。话愁更堪剪烛。
- 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巨孽盗都城,传闻天下惊。陪臣九江畔,走马来赴难。伏奏见龙颜,旋持手诏还。单车不可驻,朱槛未遑攀。故人出相饯,共悲行路难。临岐荷赠言,对酒独伤魂。世故山川险,忧多思虑昏。重阴蔽芳月,叠岭明旧雪。泥积辙更深,木冰花不发。郑君间世贤,忠孝乃双全。大义弃妻子,至淳易生死。知心三四人,越境千馀里。骏马帐前发,惊尘路傍起。楼头俯首看,莫敢相留止。拜阙奏良图,留中沃圣谟。洗兵救卫郡,诱敌讨幽都。名亚典属国,良选谏大夫。从容九霄上,谈笑授阴符。卢生富才术,特立居近密。采掇献吾君,朝廷视听新。宽饶狂自比,汲黯直为邻。就列继三事,主文当七人。可怜长守道,不觉五逢春。昔去城南陌,各为天际客。关河烟雾深,寸步音尘隔。羁旅忽相遇,别离又兹夕。前悲涕未干,后喜心已戚。而我方老大,颇为风眩迫。夫君并少年,何尔鬓须白。惆怅语不尽,裴回情转剧。一尊自共持,以慰长相忆。
- 正月十一四日西湖留别同舍背淮辕楚过三吴,铁轴膏轮每疾驱。千里未能归北客,一觞来此别西湖。门门灯火动今夜,步步溪山迎故吾。明日归潮君看取,浪花堆里啸樯乌。
- 初到延平会四邑宰郡县本来同一体,何须催赋属州家。如今已许从民便,升斗须防颗粒加。
- 寓崇福观雨夜怀茶坡疾风三日吼,一雨逐连江。古庙松根老,清钟夜半撞。鼠窥寒灶瓮,虫响旅人窗。赖有君诗好,愁心且暂降。
- 立秋病中再赋乱蛬号蝉孰赏音,汝吟岂似我能吟。风声雨气凉秋夜,世故时情病客心。烂醉无求甘老死,菊老有约合山林。一庵异日归何处,万叠寒云未觉深。
- 寂聊睡起和春倚小廊,寂聊情绪满斜阳。园林已是花飞急,帘幕争禁燕语忙。
- 效古其二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