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村居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释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村居问答

问:《村居》的作者是谁?
答:村居的作者是张舜民
问:村居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村居是宋代的作品
问:村居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出自 宋代张舜民的《村居》
问: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的下一句是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问:出自张舜民的名句有哪些?
答:张舜民名句大全

村居赏析

   《村居》是张舜民代表作之一。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

0
纠错
猜你喜欢
  •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辄书长句
    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死绥却是古来有,骁将自惊今日无。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
  • 春晚南堂晨起
    秋风树瘦劲,春露叶扶疏。夙兴立堂上,短发未暇梳。高谢世俗撄,游於物之初。青黄灾断木,三四调群狙。长生岂有巧,要令方寸虚。今年幸差健,小雨聊荷锄。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晓来天气便清新,独倚阑干正暮春。花落花开莺自语,东风吹水细鳞鳞。
  • 偈颂十七首
    法无去来,无动转相。灯笼挂在露柱边,露柱挂在灯笼上。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一般,一日十二时,时时一样。
  • 沁园春 广陵九日,与刘士斡成元璋泛舟邗沟
    何许登临,路绕芜城,冈连楚*。爱流云低响,歌催琼树,微波照影,人艳仙桃。松院移尊,柳桥携袖,随处兰舟且暂捎。秋无际,望空江雁远,落木天高。不妨左手持螯。更右把、金尊送浊醪。叹鸡台草暗,凄然兴废,龙山烟冷,老矣英豪。白发宁饶,黄花任插,要里西风破帽牢。刘郎醉,把吴笺笑擘,试与题糕。
  • 霅山和丹岩晚春韵
    应接山光到夕阳,候禽聒聒送春忙。年华鼎鼎催人老,将见青青梅子黄。
  • 逢贾岛
    僧房逢着款冬花,出寺行吟日已斜。十二街中春雪遍,马蹄今去入谁家。
  • 袁州庆丰堂十闲咏
    雨霁轻埃息,闲吟面曲池。游鳞时对掷,双破碧涟漪。
  • 醉蓬莱 此首原有脱误
    时间有吏,拱手前来,谨传台旨。晚难参,俟辰先起。至庭阶,争通报,上人心喜。出尊谈,推学道,须留妙理。液琼浆,生三宝,脉光门华丽美。抵神清,俾气无睡。下知州,圭休禀,自然仙瑞。现灵芝,游宝洞,蓬莱一醉。
  • 送王仙麓使君赴道州暂归三山
    家山小为离支留,征斾催行莫待秋。应有矮奴骑竹马,相随迓吏拜兰舟。舜山如画当楼见,楚水浮香绕郡流。念我有亲头雪白,云龙追逐恨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