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问答

问:《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的作者是谁?
答: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的作者是杜甫
问: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是唐代的作品
问: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出自 唐代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问: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的下一句是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问:出自杜甫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甫名句大全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赏析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这首诗的主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0
纠错
猜你喜欢
  • 赐枢密院楼炤
    联念邦家历万几,幸卿相与久维持。孜孜广道诹询处,蹇蹇封章纳诲时。半世奇勋惟我重,一生忠节自天知。南归奚事将为赠,金石诗篇壮羽仪。
  • 崇德道中
    暖日菜心稠,晴烟麦穗抽。客心双去翼,归梦一扁舟。废塔巢双鹤,长波漾白鸥。关山明月到,怆恻十年游。
  • 病目作近体诗五首
    病目经旬作梦中,只应天意欲教慵。诗成愿作瞎太祝,位极耻为盲老公。不用千忧徒画足,何妨一笑谩书空。颇不如喜见人志,好在春来六六峰。
  •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 送郴县吴主簿
    数十年来预荐书,当时文行耸群儒。青衫近始沾王泽,白道从新入宦途。四壁生涯虽寂寞,一官趋进转崎岖。楚南若是江山好,闲日犹应味道腴。
  • 午坐后亭
    隔帘迟日午风微,社燕惊寒未肯归。读了丹经成默坐,时时一片杏花飞。
  • 赋得芙蓉出水
    的皪舒芳艳,红姿映绿蘋。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
  • 萧郸草书歌
    萧子草书人不及,洞庭叶落秋风急。上林花开春露湿,花枝濛濛向水垂,见君数行之洒落,石上之松松下鹤。若把君书比仲将,不知谁在凌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