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

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花开犹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
水边珠翠香成阵。也消得、燕窥莺认。归来沈醉月朦胧,觉花气、满襟犹润。

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问答

问:《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的作者是谁?
答: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的作者是佚名
问: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是清代的作品
问: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 出自 清代佚名的《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
问: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 的下一句是 花开犹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
问: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词。“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酴釄”,《辇下岁时记》:“长安每岁清明赐宰臣以下酴釄酒,”夏初开白色花。“潘鬓”,潘岳《秋思赋》云:“斑鬓发以承弁兮”,“弁”帽子,即是说,帽子戴在斑白的头鬓上。后人以“潘鬓”作为鬓发斑白的代称。这两句是说,东风又给酴釄花报信了,苦恼的是我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花开犹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这两句是全词警句。看来很平淡,可是意味深长。花同十年前一样,可是人已不如十年前俊美了。这是接承上句“愁成潘鬓”中“愁”的原因所在。词的开头很重要,词家所说的“发端要工”,像花园的大门,一推开便能发现佳境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首词以“造境”发端,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依景生情,带出词的主体部分。这是由酴釄花带出了他的愁,年华消逝,他已不是十年前的旧人了。

  下片“水边珠翠香成阵”,张炎认为“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要接得紧密、自然。下片的首句写水边花香成阵,与上片“又送酴釄信”恰相承接。“也消得、燕窥莺认”。写他享受了莺飞燕舞的自然风光。“燕窥莺认”是这首词的“词眼”。“归来沈醉月朦胧,觉花气,满襟犹润。”说他春游归来时,人已半醉,而月色朦胧,襟袖间仍然是一缕缕余香,令人陶醉。这个下片,不仅紧接上片,而且能出新意。特别是结尾:“觉花气,满襟犹润。”他作到了“意尽而词不尽”,余味无穷。从词的章法上来说,这是一首妙词;但从词的内容上来说,显得有些单薄。

0
纠错
猜你喜欢
  • 九宫坛斋居
    斋居独卧小禅房,暂得心閒气味长。一炷炉熏春睡足,此身疑是在家乡。
  • 风入松 梅花
    岁寒心事旧相知。相别去年时。如今重观春风面,此年时、消瘦些儿。天上玉堂何在,人间金鼎频移。风尘不染素罗衣。脉脉倚柴扉。桃根桃叶争春媚,尽教他、浓抹胭脂。老我扬州何逊,陇头谁为题诗。
  • 张右相生日二首
    玉律歌无射,金风下四蓂。三台丞相位,一德将臣星。弼亮时师表,文章世典刑。百神扶大手,远业庆千龄。
  • 题觉海寺庙二首
    秋云阁雨暗江天,雨外锄犁治废田。作吏自惭空送日,尔晨何事不逢年。荒村独往无人识,古寺频来有佛缘。暂借茶炉供煮药,松风绕鼎却泠然。
  • 和朱严留别
    之子有文行,常流窃比难。援毫秋露下,开卷古风寒。场屋推盟主,声诗立将坛。论儒轻五霸,议古嫉三桓。师仰唯韩愈,才名压李观。固穷多短褐,忧道即忘餐。见访山围郡,相逢菊满栏。眼青怜造士,头白愧郎官。罢举层霄远,监州勺水盘。贫厨兼味少,市酝数杯酸。旧业烦君勘,新题为我刊。临岐留雅什,天马撼金銮。
  • 洞山十咏老梅岩
    片石崎嵚斜插涧,横枝愁绝净无尘。从谁石上栽冰玉,寒谷年年递早春。
  • 对酒五首
    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凤各自飞。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丹砂见火去无迹,白发泥人来不休。赖有酒仙相暖热,松乔醉即到前头。百岁无多时壮健,一春能几日晴明。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昨日低眉问疾来,今朝收泪吊人回。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 卜算子(离念)
    书是玉关来,泪向松江随。梅自飘香柳自青,嘹唳征鸿过。沙漠暗尘飞,嵩岳愁云锁。淮上千营夜枕戈,此恨凭谁破。
  • 简翁都官
    倦游公府曳长裾,笑上扁舟指旧庐。自有文章真杞梓,不须雕琢是璠欤。浮蛆满瓮尝春酒,垂露临窗理索书。况得君宾同壮节,一乡清问更谁知。
  • 宿杜曲花下
    觅得花千树,携来酒一壶。懒归兼拟宿,未醉岂劳扶。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篮舆为卧舍,漆盝是行厨。斑竹盛茶柜,红泥罨饭炉。眼前无所阙,身外更何须。小面琵琶婢,苍头觱篥奴。从君饱富贵,曾作此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