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楼西老柳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翻译和注释
译文
风中一棵枝干半枯的大树,马上一个多情看树的老人。
开元年间栽种的一个弱柳,如今已是长庆二年的早春。
注释
勤政楼:在长安兴庆宫西南,始建于开元八年(720),元和十四年(819)重修。
临风: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驻马。唐朱庆余《过旧宅》诗:“荣华事歇皆如此,立马踟蹰到日斜。”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
勤政楼西老柳问答
问:《勤政楼西老柳》的作者是谁?
答:勤政楼西老柳的作者是白居易
问:勤政楼西老柳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勤政楼西老柳是唐代的作品
问:勤政楼西老柳是什么体裁?
答:五绝
问: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出自 唐代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
问: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的下一句是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问:出自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
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勤政楼西老柳赏析
勤政楼西的一株柳树,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注:开元年间为713年-741年)所种,至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已在百龄上下,当时白居易已五十一岁。以垂暮之年对半朽之树,诗人自然会怆然动怀。东晋桓温北征途中,看到他昔日手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那么粗了,曾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对树伤情,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难怪诗人要良久立马,凝望出神了。树“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而树在诗人眼中,也是物情同人情。宋代辛弃疾就曾写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样情趣盎然的词句。白居易看到这株临风老柳就好像是出于同病相怜,为了牵挽他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摆弄它那多情的长条。
诗的开始两句,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树就是诗人,诗人就是树,既可以说多情之人是半朽的,也可以说半朽之树是多情的。“半朽”和“多情”,归根到底都是诗人的自画像,“树”和“人”都是诗人自指。这两句情景交融,彼此补充,相互渗透。寥寥十字,韵味悠长。
如果说,前两句用优美的画笔,那么,后两句则是用纯粹的史笔,作为前两句的补笔,不仅补叙了柳树的年龄和诗人自己的岁数,更重要的是,把百年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隐含在内,这是诗人的大手笔。它像画上的题款出现在画卷的一端那样,使这样一幅充满感情而又具有纪念意义的生活小照,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 冬日建安寺西院,喜昼公自吴兴至,联句一首宗系传康乐,精修学远公。 ——王遘相寻当暮岁,行李犯寒风。 ——李纵累积浮生里,机惭半偈中。 ——郑说传家知业坠,继祖忝声同。 ——皎然云与轻帆至,山将本寺空。 ——崔子向向来忘起灭,留我宿花宫。 ——齐翔
- 偈颂十四首女流中有大丈夫,示现其身化其类。以戒定慧解脱法,摄彼贪欲瞋恚痴。虽处於中作佛事,如风行空无所衣。过去未来及现在,尘沙诸佛及菩萨。异口同音发是言,善哉奇特世然有。心源清净无忧喜,不作无喜无忧想。逢场作戏随世缘,而於世缘无所著。六月火云烧碧空,雷声忽震三千界。销降热恼获清凉,是彼丈夫诞时节。我说此偈助光明,普施法界诸女人。
- 四月昌州奏圣祖殿下生芝草一本四茎及面有红昌元远地凝和气,真祖仙宫发帝祺。穆穆睟客分喜色,煌煌实座秀灵芝。已彰日监灵心顯,更表晨敷协气滋。元后钦崇膺瑞命,殊庭薦号答繁禧。
- 初秋夜坐徂岁又如许,吾生真若浮。露蝉鸣达晓,风叶堕先秋。野迥星辰大,天空河汉流。胡床幸亡恙,且复寄悠悠。
- 次韵费梦得晚秋感怀三首摇落秋风晚,凄凉又一秋。汉家元再造,杞国谩多忧。七庙存馀泽,诸公合远谋。痛心何日定,直待太平休。
- 次韵顺之奏雅四首梦蝶庄周心槁木,入柳穿花本无欲。杯酒行春当此时,忽遇清明一百六。
- 舟中见月濮上今秋月,於人大有情。银盘随水涌,素练截江横。岸阔天光近,舡虚夜月明。寒光迷上下,万里一心清。
- 咏史上管宁中州白日虎狼嗥,越海鲸鲵更浪高。化日尺书归故里,依然逃董不逃曹。
- 北楼春物岂相干,人生只强欢。花犹曾敛夕,酒竟不知寒。异域东风湿,中华上象宽。此楼堪北望,轻命倚危栏。
- 陌上花八首云母蛮笺作信来,佳人陌上看花回。妾行不似东风急,为报花须缓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