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
名王白门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
秦望云空阳鸟散,冶山天远朔风回。
楼船见说军容盛,左次犹虚授铖才。
海上问答
问:《海上》的作者是谁?
答:海上的作者是顾炎武
问:海上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海上是清代的作品
问:海上是什么体裁?
答:七律
问: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 出自 清代顾炎武的《海上》
问: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 的下一句是 名王白门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
问:出自顾炎武的名句有哪些?
答:顾炎武名句大全
海上赏析
1、这首诗概括叙述南明诸王或降或遁,但作者把希望寄托在福建的唐王身上。首二句:总领全诗,大意说登临四望,河山易帜,疮痍满目,时事堪忧。胥台,即姑苏台。《苏州府志》:“姑苏台,在胥门外,一名胥台。”按乙酉六月初七日,清兵破苏州。
2、“名王”二句:指南明诸王,相断被俘降清。白马江东去,《晋书·元帝纪》:“太安(西晋惠帝年号)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作为龙。'(司马氏的琅琊、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南渡,其中琅琊王司马睿登帝位,是为晋元帝)”江东,芜湖以东的长江南岸。降幡,见淡迁《渡江》注〔二〕〈〔二〕降帆:犹“降幡(fān 番)”。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咏晋朝王(左氵右睿)率水军攻吴,吴王孙皓投降,有“一片降幡出石头”之句,降幡,降旗。这里借此咏明福王降清。〉。
3、“秦望”二句:写鲁王在绍兴已败散,唐王远在福建。秦望,绍兴山名,相传秦始皇登此山望海。阳鸟,鸿雁一类的候鸟,比喻鲁王朝的官员。据《南疆逸史》,乙酉“闰六月,兵部尚书张同纪等奉鲁王监国,移驻绍兴”;第二年(丙戌)六月,清兵攻下绍兴,鲁王浮海逃往舟山群岛。冶山, 在福州城东北, 相传欧治子在此炼钢铸剑而得名。朔风,北风,比喻清兵。
4、“楼船”二句:意思是听说福建军容甚盛,但军中尚乏统帅的人才。楼船,指唐王部下郑鸿逵等所率领的水师。“楼船”句一本作“遥闻一下亲征诏”。左次,指军中。《易经·师卦》有“师左次,无咎”的话。授铖才,指统师的人才。《南疆逸史》:“乙酉八月丁酉,唐王以郑鸿逵为御营左先锋,出浙江;郑彩为御营左先锋,出江西。驾幸西郊,行授铖礼。”可能作者认为郑彩未必可以依赖。
- 食冰冬冰冽冽虽可畏,夏冰皎皎人共喜。休论中使押金槃,荷叶裹来深宫裹。胸烦肺涸聊一苏,任尔青蝇相趁死。经时不坏已可怜,济物之功尚如此。人言霜雪比小人,我谓坚冰似君子。
- 幽州夜饮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 偈颂一百六十首超然居士设粥,供养一堂龙象。吃了挂起钵盂,好个西来榜样。
- 贼平贺本路史禽良叔弥忠四首建俗轻生自古然,况逢军旅更饥年。两台顾长酸鼻,一饭无缘得下咽。发廪救荒宁计日,乞师请命屡牋天。贼平必欲论功报,镇抚须居占节能先。
- 沁园春以自见云雨趁轻寒,风作秋声,燕归雁来。动天涯羁思,登山临水,惊心节物,极目烟埃。客里逢君,才同一笑,何遽言归如此哉。别离久,算不应兴尽,却棹船回。主人下榻高斋。更点检笙歌频宴开。便留连不到,迎春见柳,也须小驻,度腊观梅。花上盈盈,闺中脉脉,应念胡麻正好栽。从教去,正危阑望断,小倚徘徊。
- 蝉壁间吟不待秋时,吟苦中宵动客悲。劝汝不须催妇织,家家五月卖新丝。
- 公莫舞歌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贺陋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云。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鞘栏前起。材官小尘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芒砀云端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环。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刳肠臣不论。
- 九月八日宾旸携酒西斋晚登秀亭次前韵深箝笑口似难开,顿喜诗仙载酒来。此道孰为今老笔,吾庐适有古荒台。焉知晚节逢陈厄,忽听高歌类郢哀。倚石自怜吟不就,频将拄杖划莓苔。
- 大雨后咏南轩竹二绝句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痛饮虽无嵇阮客,瓢尊一试午阴凉。
- 皇后阁端午帖子三千玉女斗群芳,并蓄兼收百药良。咸愿东皇与西母,无穷眉寿等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