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松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画里的松树好像真的松树一样,让我细细思考在哪里见过。
好像曾经在天台山上见过,正是那石桥南畔的第三株!
注释
无:犹么,疑问词。
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郡,是甬江、曹娥江和灵江的分水岭。主峰华顶山在天台县城东北,多悬崖、峭壁、飞瀑、林泉之胜,石梁瀑布最为著名。隋代敕建的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陈隋之际高僧智顗(智者大师、天台大师)于此创立天台宗。唐代高僧丰干、寒山、拾得均曾居此。
画松问答
问:《画松》的作者是谁?
答:画松的作者是景云
问:画松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画松是唐代的作品
问:画松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出自 唐代景云的《画松》
问: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的下一句是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问:出自景云的名句有哪些?
答:景云名句大全
画松赏析
一件优秀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就很新鲜、强烈,令人经久难忘。诗的首句似乎就是写这种第一印象。“画松一似真松树”。面对“画松”,观者立刻为之打动,由“画”见“真”了,这该是何等样的妙品啊,“一似”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感,一种会心的喜悦,一种似曾相识的发现。
于是,观画者进入欣赏的第二步,开始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联想,去玩味,去把握那画境。他陷入凝想沉思之中:“且待寻思记得无?”欣赏活动需要全神贯注,要入乎其内才能体味出来。“且待寻思”,说明欣赏活动也有一个渐进过程,一定要反复涵泳,方能猝然相逢。
当画境从他的生活体验中得到一种印证,当观者把握住画的精神与意蕴时,他得到欣赏的最大乐趣: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这几乎又是一声惊呼。说画松似真松,乃至说它就是画的某处某棵松树,似乎很实在。然而未有过“天台访石桥”经历的读者,毕竟不知某松到底是什么样子,似乎又很虚。然而细加玩味,此松之精神俱在。
这是从天台石桥的特定环境暗示出来的。“天台”是东南名山,绮秀而奇险,“石桥”是登攀必经之路。“石桥南畔第三株”的青松,其苍劲遒媚之姿,便在不言之中。由此又间接传达出画松的风格。这就是所谓虚处传神了。
诗言画松之逼真,具体到石桥南畔“第三株”,又似乎过于指实。其实,“天台”、“石桥”在唐诗中几乎作为奇境胜地的同义语被广泛运用,此诗对此未必是实写。或者应该更为确切地说,是实事虚用而已。
作为题画,此诗的显著特点在于不作实在的形状描摹,如“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龙甲虬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荫南山”(王安石咏松诗句)一类,而纯从观者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写来,从虚处传画松之神。既写出欣赏活动中的诗意感受,又表现出画家的艺术造诣,它在同类诗中是独树一帜的。
(周啸天)
- 山斋閒咏仲氏新裁汝南诺,元昆聊舣人区舸。一竿暇豫临流赋,五咏荒唐处士歌。道号散人宜拜表,朝班都士好呜珂。染髭膏面诚牵勉,老矣迂疏可若何。
- 对新家酝玩自种花香麹亲看造,芳丛手自栽。迎春报酒熟,垂老看花开。红蜡半含萼,绿油新酦醅。玲珑五六树,潋滟两三杯。恐有狂风起,愁无好客来。独酣还独语,待取月明回。
- 和赵守独游水西寺吟月歌风酒力微,独寻幽壑叩禅扉。泊隄小艇迎人渡,入水闲云伴鹤飞。
- 春日楼上有寄云叶西来拂画楼,江南何处不汀洲。三春草绿王孙路,万海梅残陇使邮。落照窗扉尘作马,黄昏帘幕月成鉤。张衡藻思能多少,玉案貂襜各自愁。
- 陈氏园林当门三四峰,高兴几人同。寻鹤新泉外,留僧古木中。蝉鸣槐叶雨,鱼散芰荷风。多喜陪幽赏,清吟绕石丛。
- 蓦山溪(早春寿京尹)洪钧转处,都在薰陶内。瑞世得奇才,赞化工,协调和气。雄词健笔,谈笑斡千钧,馀闲手,尹王畿,治行称尤异。雍容儒雅,早合登高位。天路踏骅骝,看峨冠,羽仪班缀。东风骀荡,王斝酒鳞红,春不老,寿难穷,莫惜今朝醉。
- 县尉林公挽词恨取一官晚,公人未展衙。空传读书苦,留与后生夸。有子联三俊,成名王两家。会须酬贵骨,野燎报宣麻。
- 与颜濬冥会诗秋草荒台响夜蛩,白杨雕尽减悲风。彩笺曾擘欺江总,绮阁尘清玉树空。宝阁排云称望仙,五云高艳拥朝天。清溪犹有当时月,应照琼花绽绮筵。素魄初圆恨翠娥,繁华浓艳竟如何。南朝唯有长江水,依旧门前作逝波。箫管清吟怨丽华,秋江寒月绮窗斜。惭非后主题笺客,得见临春阁上花。
- 送杜越江佐觐省往新安江去帆楚天外,望远愁复积。想见新安江,扁舟一行客。清流数千丈,底下看白石。色混元气深,波连洞庭碧。鸣桹去未已,前路行可觌。猿鸟悲啾啾,杉松雨声夕。送君东赴归宁期,新安江水远相随。见说江中孤屿在,此行应赋谢公诗。
- 满庭芳 劝化人皆好色,妻常设计。巧笑语言诈伪。日日梳妆,图要见他*喜。时时耳边低呃,紧唆人、争财竞气。存自便,更不询富贵,义与不义。欢喜冤家没解,岂思量,好意却是弱意。昼要衣餐,入夜偷盗精髓。悟来心惊胆颤,怕追魂、取命活鬼。归大道,处无为,谨修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