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令/醉太平
鸾钗半妆。
红巾腻雪初香。
擘莲房赌双。
罗纨素珰。
冰壶露床。
月移花影西厢。
数流萤过墙。
四字令/醉太平问答
问:《四字令/醉太平》的作者是谁?
答:四字令/醉太平的作者是李彭老
问:四字令/醉太平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四字令/醉太平是宋代的作品
问:四字令/醉太平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兰汤晚凉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兰汤晚凉 出自 宋代李彭老的《四字令/醉太平》
问:兰汤晚凉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兰汤晚凉 的下一句是 鸾钗半妆。
问:出自李彭老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彭老名句大全
四字令/醉太平赏析
由此就可以推知“ 擘 ”这个动作中混和着无限的忧思 ,也寄托着无限的希望 。同样 ,读通了这一句,“数流萤过墙 ”的含义也就昭然若揭 。我们知道,“擘莲房赌双”开始在兰汤浴罢,当在初夜;而“数流萤过墙”是在“月移花影西厢”以后,可见已经夜定更深。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主人公不知已擘了多少莲房,也许早擘出了双,但是莲房却欺骗了她;也许擘出的莲子数目总是单,所以她的失望早都变成了绝望。总之,夜已人静,自己却毫无睡意,百无聊赖中只能“数流萤过墙 ”。可见数流萤的行为,正是痛苦、寂寞、凄凉的心绪的表现。这阕《四字令》含蕴极深,出语极淡,而正是这些淡语,闲语,起到了比正面勾勒更好的作用。
李彭老词之工秀,还可以从这首炼句炼字的词中看出。首先,在句子的安排上,作者既善于用淡笔酝酿 ,又能够抓住“好发挥笔力处”,尽力铸造揭破主题的重点句。这首词上下两片各有四句,每片前三句重在酝酿,到了前后两个结句处才用酝酿所得的全部功力,吐出千钧之语。先看上片。首说“兰汤晚凉”,是刚刚出浴 ,次说“鸾钗半妆”,则正在打扮。古诗有“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话,可是这首词中的女主人公却在刻意妆扮,大概她已有爱人即将回来的预感或说“确信”。“红巾腻雪初香”是写妆成。到这里为止,人,经过了一番梳洗打扮,只待旅人归来;词篇,也经过了一番精心蕴蓄,已经箭在弦上,于是郑重推出一句:“擘莲房赌双”。这一句是作品的主题所在 ,当然也正是上片力量之所在。再看下片。“罗纨素珰”,“冰壶露床”虽仅写妆束所用的器具,但跟上片比较,已明显流露出凄冷的意思。“月移花影西厢”表示时间推移。随着月移花影,主人公“赌双”的希望完全落空,在这种意境下出现的“数流萤过墙”一句,对于主人公悲怆凄冷情绪的揭示,无疑是最得力的。其次,在词语的使用上,虽说呈现着光焰耀目的总趋向,可是由于上下两片侧重点多有不同,词的风貌也就不完全一样,前片的期待是满怀希望的,所以“兰汤”、“鸾钗”、“红巾”、“腻雪”、“香”等词语用的都特别娇美;后片由失望转入绝望,因而“罗纨”、“素珰”、“冰壶”、“露床”、“月”、“影”等词语则显得朴素与凄凉。
-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鼎新泉气味良,古铁形状丑。那堪风雪夜,更值烟霞友。曾过赪石下,又住清溪口。且共荐皋卢,何劳倾斗酒。
- 颂古二十九首贫无所依,两亲相击。旱地雷声,青天霹雳。
- 双韵子(般涉调)鸣鞘电过晓闱静。敛龙旂风定。凤楼远出霏烟,闻笑语、中天迥。清光近。欢声竟。鸳鸯集、仙花斗影。更闻席曲瑶山,升瑞日、春宫永。
- 闻邻寺粥寒釭旋擿动冥搜,泓玉摩研万象愁。铁版响廊催早粥,铜壶添水易新筹。一声鸡唱惊残梦,再听鸦群过小楼。可惜秋光帷帟隔,料应河治五更收。
- 喜迁莺·清明节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 峡中见芙蓉峡畔寻常有虎踪,峡中闻说有蛟龙。心知峭壁生如剑,目送清波去似弓。绕树尽皆青薜荔,举头忽见白芙蓉。西风为我吹残酒,最喜千峰翠色浓。
- 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濛濛。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春醪湛湛独抚,限弥襟、闲饮东窗。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叹息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兢春风。日月于征,安得促席从容。翩翩何处飞鸟,息庭树、好语和同。当年事,问几人、亲友似翁。
- 八声甘州(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寄知还倦鸟,对飞云、无心两难齐。漫飘然欲去,悠然且止,依旧山西。十亩荒园未遍,趁雨却锄犁。敢忘邻翁约,有酒同携。况是岩前新创,带小轩横绝,松桂成蹊。试凭高东望,云海与天低。送沧波、浮空千里,照断霞、明灭卷晴霓。君休笑,此生心事,老更沈迷。
- 书怀不饥不寒万事足,有山有水一生闲。朱门莫管渠痴绝,自爱茅茨三两间。
- 和白乐天(时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病馀归到洛阳头,拭目开眉见白侯。凤诏恐君今岁去,龙门欠我旧时游。几人樽下同歌咏,数盏灯前共献酬。相对忆刘刘在远,寒宵耿耿梦长洲。
- 7琅智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