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苔藓,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清韵声声,那不是谁在用犀槌敲击乐器,而是她头上的凤翅触碰到了青竹发出的清雅和谐的响声。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应该将这些用端砚写成诗篇。将相思之语偷偷教给鹦鹉,当与她相逢又难以相亲时,鹦鹉或可传递心声。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正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的变体。
土花:此处指器物上的锈蚀斑迹。
犀椎:即犀槌。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的小槌。凤翘:凤形首饰。
端溪:溪名,在广东高要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瑞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砚。
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问答

问:《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的作者是谁?
答: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的作者是纳兰性德
问: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是清代的作品
问: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出自 清代纳兰性德的《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问: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的下一句是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问:出自纳兰性德的名句有哪些?
答:纳兰性德名句大全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赏析

  这首词是写一段深隐的恋情的。上片说与那可爱的人偷偷幽会的情景。下片说他们本应该成为相伴相守的伴侣,但却分离了。结二句用偷教鹦鹉学舌的痴情之举,表达了对她的刻骨相思。词很含蓄,很婉曲,但真情灼人,动人心魄。

0
纠错
猜你喜欢
  • 九曲池
    越调隋家曲,当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国,废诏尚留名。仪凤终沉影,鸣蛙祇沸声。凄凉不可问,落日背芜城。
  • 寄沂州王学士
    旧租丞相国,新治使君州。坐树贪循政,怀铅倦雅游。猿惊乡岭树,蜃结海天楼。谁见行春盛,东方最上头。
  • 青云亭
    平林野水带孤城,倦客登临太瘦生。过眼千花竞红紫,可怜霜鬓转分明。
  • 夏日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 过摩诃池二首
    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东海不为田。
  • 出北门记所见二首
    浮云冒山顶,横碧门与直。所嗟篮舆驶,令我头屡侧。前瞻亦何有,浮图梯七级。仿佛记遗基,当年居皖伯。
  • 赠僧妙源新创宝叶庵
    立锥无地未为穷,况有三椽似鹤笼。细纳海山听夜雨,旋栽松竹引秋风。诗如东野肩头瘦,禅与西来鼻孔同。他日寺成君记取,维摩床画雪岩翁。
  • 次林千之赠水帘洞黄秀才韵
    攀萝访山扉,极目穷海表。峰疑庐山高,岩若盘谷杳。药臼历穷凹,石楼迫天小。水帘云顶飞,丹叶天涯渺。古峒匝蝴蝶,闲庭喧百鸟。诵声杂石溜,炊烟出林杪。藜烛虽未辉,翠屏自环绕。内乐屏纷华,天机蔑膠扰。虀监比膏梁,所得孰多少。会须携竹炉,一鸣听鸡晓。
  • 忆平泉杂咏忆寒梅
    寒塘数树梅,常近腊前开。雪映缘岩竹,香侵泛水苔。遥思清景暮,还有野禽来。谁是攀枝客,兹辰醉始回。
  • 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