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昨天夜里下了清霜,躲在被衾中都感到寒冷;早晨起来,门前台阶落满了红叶。
花园里的草木在寒冷的西北风中逐渐凋零;只有那金菊凌霜绽放,不负秋光。

注释
絮:棉絮。
裯:被单。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问答

问:《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的作者是谁?
答: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的作者是钱时
问: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是宋代的作品
问: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出自 宋代钱时的《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问: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的下一句是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问:出自钱时的名句有哪些?
答:钱时名句大全

0
纠错
猜你喜欢
  • 青玉案(泛大江)
    巨舟双舻鸣鹅鹳。千万顷、玻璃面。宇宙浮萍堪永叹。黄唐开辟,秦隋争战。不把江山换。芦花新雪秋撩乱。何处渔舟起孤筦。一片古愁萦不断。平沙矮树,溪烟荒岸。落日西风雁。
  • 答留粹中承奉求教之韵
    玉质虽精更用礲,切磋磨琢趣无穷。但於天理昭如视,何患私情众互攻。明善诚身为要诀,博文约礼是深功。从今日用培基处,敬道尤须彻始终。
  • 梅山摘其绝为四首和来余因以次韵
    梅山半载在城中,带得山閒物外风。随境动时元自静,与人和处底须同。
  • 黄山绝顶题文殊院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 送元八归凤翔
    莫道岐州三日程,其如风雪一身行。与君况是经年别,暂到城来又出城。
  • 和四兄清泉香饼子
    清绝端因柏子香,风流特可付文房。如何石火须臾顷,得尽人间一日长。
  • 和陶渊明饮酒诗
    古人不可见,滔滔天下是。渊明舍之归,惜此三径毁。樽中幸有酒,饮事付自尔。我观饮酒诗,信矣质而绮。
  • 六国论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 定林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 咏月
    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坐无风雨至,看与雪霜同。抱湿离遥海,倾寒向远空。年年不相值,还似道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