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元夫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注释
全唐诗
寄张元夫问答
问:《寄张元夫》的作者是谁?
答:寄张元夫的作者是薛涛
问:寄张元夫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寄张元夫是唐代的作品
问:寄张元夫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出自 唐代薛涛的《寄张元夫》
问: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的下一句是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问:出自薛涛的名句有哪些?
答:薛涛名句大全
寄张元夫赏析
薛涛流传下来的诗篇,以七绝为最多,同时也以七绝为最好。在这些七绝诗中,又以抒情的最多,也以抒情的为最好,这些诗哀婉流畅,清丽多姿,令人读了,深深感到薛涛的文采风流,才华卓越。同时也引起人们对薛涛一生的辛酸生活,凄凉身世,寄与无限的同情。唐代各地官府及军镇均设有乐官,官妓居于其中。她们专为官府服务,献艺陪酒,甚至私侍寝席。当时成都的最高地方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特别赏识薛涛,常命她来侍酒唱和,接应宾客。后来,韦皋甚至奏请朝廷想任命薛涛为“校书郎”,虽未获批准,但人们从此戏称薛为“女校书”了。从韦皋、高崇文、段文昌到李德裕,西川节度使共历十一届,他们均与薛涛有诗酒往来,关系极为特殊。薛涛的诗大多散失。清代编纂的《全唐诗》中有她的诗88首,多是吟花咏月、应酬唱和、感春伤别之作,思想性与艺术性均不是很高。但如细读起来,在字里行间往往能感受到诗人凄苦悲凉的难言之痛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薛涛最令人赞赏的是,她虽与权贵“诗歌唱和”,却是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完全以平等的身份、非常善解人意地交往。
张元夫是西川节度使幕府校书,薛涛与他相识于公元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以后,从诗中看来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可他们相识时张元夫肯定早有家室,此时的薛涛大概三十多岁,仍喜欢穿红色的衣服。他们可能兴趣相投,可也止于神交。此时张元夫应该在长安朝廷中任职,薛涛也已退隐浣花溪畔。诗中薛涛描述了自己孤独、寂寞的生活,每天“前溪独立后溪行”,连白鹭都熟悉了她的朱衣而不惊慌逃避。女诗人自问自答:为什么人间这么哀愁寂寞?是因为知音难觅,伯牙琴弦早已断绝。表现了非常深沉的哀愁与寂寥。
- 惜日吾闻古君子,发愤竞分阴。漫以一朝逸,终辜百岁心。嫌秋昼短人,爱夏刻长临。三省吾身过,专诚学子参。
- 青出蓝芳蓝滋匹帛,人力半天经。浸润加新气,光辉胜本青。还同冰出水,不共草为萤。翻覆依襟上,偏知造化灵。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春日晴,烧痕青,布谷催耕处处鸣。虽然底事最分明,只是不得将眼看并耳听。
- 一禅人出丐求颂一霎山前春雨乾,丛林气韵洗衰寒。水明玉兔随征棹,线重金鳞上钓竿。午钵莫嫌分饭甑,千僧无念集蒲团。化机妙应头头准,手眼通身不著谩。
- 亡嫂靖十君蒲氏挽词二首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宗党半天末,存亡惊素书。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余。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
- 同德麟仲宝过谢公定酌酒赏菊以悲哉秋之为气楚女唱桃叶,楚巫歌竹枝。壮士抚长铗,语阑亦兴悲。君看拱把松,中有千岁姿。蕣华不及夕,柯叶漫成篱。
- 捉笔次前韵厌见尘泥汩,喜看沙水清。鱼攒偎日暖,鸥去帖波轻。寒渡人来少,闲舟岸与横。不须催去桨,溪曲不论程。
- 和邻几馆宿观伯镇题壁有作城南饮骑散,君赴蓬山庐。禁门肃清夜,飞阁何渠渠。深沉漏下始,萧飒雨气馀。俯仰河汉明,高情邈冲虚。独怀同舍郎,被命分左鱼。得州东南胜,绕郭生芙蕖。苦嗟已留滞,三岁纷尘裾。人生固不一,理亦相乘除。或彼有所近,或此亦以疏。冯唐匿郎署,白首常晏如。方朔虽金门,避世等樵渔。古来守道者,期不忘厥初。但愿饮酒间,时读古人书。
- 自述意望天公本自廉,甘餐美睡偶容兼。一生忧患如山重,此日安闲抵蜜甜。拙宦虽无齐虏舌,早归亦免楚人钳。但余一味疏慵在,储药千斤未易砭。
-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雍和柔而能方,直而能敬。载厚以德,大亨以正。有涤斯牷,有馨斯盛。介兹景福,祚我休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