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昨天我进城去卖丝,回来时泪水湿透了手巾。
为什么这么伤心?我看到了浑身穿绫罗、着绸缎的富人,他们竟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注释
 蚕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市: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遍身:全身上下。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蚕妇问答

问:《蚕妇》的作者是谁?
答:蚕妇的作者是张俞
问:蚕妇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蚕妇是宋代的作品
问:蚕妇是什么体裁?
答:五绝
问: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出自 宋代张俞的《蚕妇》
问: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的下一句是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问:出自张俞的名句有哪些?
答:张俞名句大全

蚕妇赏析

  诗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后两句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0
纠错
猜你喜欢
  • 贻傅逸人
    少年名节动人群,避俗深居积水濆。几为典衣留远客,半来欹枕看閒云。门连酒舍青苔滑,路近沙汀白鸟分。谁道无心活黎庶,数篇新制咏南薰。
  • 岁晚
    戒杀家庖罢馈鱼,病脾亦复禁寒蔬。莫惭邻里嘲枯淡,出甑香粳玉不如。
  • 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
    将星移北洛,神雨避东京。为负刚肠誉,还追强项名。白云向伊阙,黄叶散昆明。多谢弦歌宰,稀闻桴鼓声。
  • 大雨水忧三堰决坏且念吾挺之在病无与共此忧
    君今已作十日病,我去颇觉三秋迟。俸钱不来水破灶,君自不饱我忍饥。
  • 石头城遇卢明府丈
    浮生踪迹似浮云,把酒论交对夕曛。十载师门称畏友,一朝吏事诵神君。口中高论人间少,名下宏词海内闻。此会正当春色好,莫教邂逅手经分。
  • 梅花
    寿阳楼畔晴梅落,孝武宫中晓露溥。越浦争回乘兴棹,洛堤欲驻有情鞍。蝶遗粉翼轻难拾,鹤坠霜毛散未抟。
  • 种芭蕉
    幽居玩芳物,自种两芭蕉。空山夜雨至,滴滴复萧萧。凉叶泛朝露,芳心展夕飚。东堂日虚静,秀色慰无聊。
  • 菩萨蛮(政和丙申)
    娟娟明月如霜白。鳌山可是蓬山隔。恨不及春风。行云处处同。暖香红雾里。一笑谁新喜。知得远愁无。春衫有泪珠。
  • 照禅师久欲一见比至汝则已游矣因题广惠
    高僧寂寞空尘坐,古寺悲凉足野风。道在岂须烦目击,亭前双柏自葱葱。
  • 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舜颂
    高高历山,有黍有粟。皇皇大舜,合尧玄德。五典克从,四门伊穆。大道将行,天下为公。临下有赫,选贤用能。吾皇则之,无斁无逸。绥厥品汇,光光得一。千辐临顶,十在随跸。大哉大同,为光为龙。吾皇则之,圣谋隆隆。纳隍孜孜,考考切切。六宗是禋,五瑞斯列。排麟环凤,披香立雪。四夷纳赆,九围有截。昔救世师,降生竺乾。寿春亦然,万年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