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萧瑀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在狂风中才能识别出坚韧的草木,在乱世里方能分辨出忠诚的臣子。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
注释
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疾风:大而急的风。
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板荡:动乱之世。
勇夫:有胆量的人。
智者:有见识的人。
赐萧瑀问答
问:《赐萧瑀》的作者是谁?
答:赐萧瑀的作者是李世民
问:赐萧瑀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赐萧瑀是唐代的作品
问: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出自 唐代李世民的《赐萧瑀》
问: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的下一句是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问:出自李世民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世民名句大全
赐萧瑀赏析
韧性、忠诚、道义、仁爱,萧瑀为人臣而有此四,得皇上评价如此之高,又更何求?萧瑀为官,艰苦危难之中,不随波逐流;意志坚定,不迷失方向;因为充满仁爱之心,便永远能把握大义。然新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与之不睦,其终难更有作为,岂不惜哉!
两句诗使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人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板荡识诚臣”,赞美萧瑀能在自己当年最紧要的时刻拥护自己,帮他谋得帝位。“疾风知劲草”是兴,为下文的立论张本。同时这一句兴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喻,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风平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总之,这两句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在艰难危急的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品格。具有高风亮节的人,在艰难时刻,在危难面前,能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而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常常会迷失方向。
两句诗表达同样的道理,但“疾风知劲草”以比说理,形象生动,因而也最广为人知。今天人们常常只知道前一句而湮没了后一句,常用它比喻危急时刻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优良品质。
- 颂古二十八首罚钱出院,众人皆见。有理难伸,风流满面。直饶兴化全提,未免令行一半。这一半,明眼衲僧点检看。
- 嘉禾百咏龙舌头一吸长川静,烟云忽有无。谁看颔底月,误欲探骊珠。
- 邺都行在刁和秘书见寄征袍结束从宸游,边上尘清见戍楼。柏殿赋诗知是幸,茂陵多病自堪愁。清漳幽咽长流恨,铜雀荒凉几换秋。深羡高眠全道气,姓名应已在丹丘。
- 鹦鹉曲 南城赠丹砂道伴长松苍鹤相依住。骨老健称褐衣父。坐烧丹忘记春秋,自在溪风山雨。有人来不问亲疏,淡饭一杯茶去。要茅檐卧看闲云,梅影转幽窗雅处。
- 信口十绝园林换叶日初长,竹阁莲塘意思凉。除却种花并醉酒,更无一事可思量。
- 信陵坊有笼山乐官万里山林姿,羽毛何璀璀。鸣声应律吕,唯有知者爱。都门市井儿,谁翫汝文采。应须锁樊笼,勿受丸矰害。
- 次雪林李龏苕溪寄来之韵云散烟收渺渺秋,蛩声四壁起新愁。西风万里乾坤眼,不到斜阳十二楼。
- 井玉甃谈仙客,铜台赏魏君。蜀都宵映火,杞国旦生云。向日莲花净,含风李树薰。已开千里国,还聚五星文。
- 与子野过永仙观循西城以归邂逅李戒甫夕山西坏垣荒迳入蒿莱,不惹康衢半点埃。赏静偏怜雏笋长,趁凉自引瘦筇来。杯余潄齿呼新茗,石上题诗剥古苔。试问依檐双老桧,何如列柏在乌台。
- 客况六言五首一瓣香陈无己,万首诗陆放翁。借问老夫年纪,五屈指姜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