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即事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昨天刚登完龙山,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注释
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
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九月十日即事问答
问:《九月十日即事》的作者是谁?
答:九月十日即事的作者是李白
问:九月十日即事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的作品
问:九月十日即事是什么体裁?
答:五绝
问: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出自 唐代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问: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的下一句是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问: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九月十日即事赏析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 水北民家窗间有题夜深短檠灯功名平生心者戏诗书穷生灯,功名平生心。辛勤莺迁乔,哀鸣猿投林。兰膏谁为容,朱弦无知音。安能如蜉蝣,随时安其阴。
- 偈六十九首没弦琴韵,罕遇知音。无影林中,难寻足迹。同声同气,方辨端倪。不是当家,徒劳侧耳。
- 问月堂酌别半明灯火话悲酸,此会情知后会难。四海宦游多聚散,一生情事足悲欢。鬓丝今夜不多黑,酒量彻明无数宽。醉梦登舟都不记,但闻风雨满江寒。
- 癸丑十月二日上天竺寺祈晴金泥滑滑溅雕鞍,虔走珍祠谒宰官。积雨水添湖面阔,久阴云护岭头寒。妨收是处田家苦,开霁何时后土乾。现出日光须佛力,少令忧国雨心宽。
- 奉和仆射相公春泽稍愆圣君轸虑嘉雪忽降…成四韵飘来鸡树凤池边,渐压琼枝冻碧涟。银阙双高银汉里,玉山横列玉墀前。昭阳殿下风回急,承露盘中月彩圆。上相抽毫歌帝德,一篇风雅美丰年。
- 益国赵公生祠康山之崇兮,公惠不穷兮。洎水之阳兮,公惠寝长兮。山浮清兮水涵晖,公有惠泽兮民有秉彝。坚珉深刻兮,来者永思。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元正改旦,来千去万。物物咸新,眼上生尘。拶破多年桃核里,分明只是旧时人。
- 还秩微臣多忝窃,草莽愧荣褒。览镜怜衰白,衔环刷羽毛。贾生余旧策,汉室尚东劳。俯伏闻纶綍,柴门日月高。
- 跋任才仲画两首前年与孙子,共作南山客。扶疏月下树,偃蹇涧边石。赋诗题古藓,三叫风脱帻。任子不同游,毫端有畴昔。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这里如大火聚,近之则燎却面门。直饶佛到来,未免退身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