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从军行·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翻译和注释

译文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

注释
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
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从军行·其二问答

问:《从军行·其二》的作者是谁?
答:从军行·其二的作者是李白
问:从军行·其二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从军行·其二是唐代的作品
问:从军行·其二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出自 唐代李白的《从军行·其二》
问: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的下一句是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问: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从军行·其二赏析

  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感受紧迫的态势。

  此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有了这一句作垫,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城南已合数重围”。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0
纠错
猜你喜欢
  • 闻军过
    老胆堪多恐,焦脾更积忧。军声时汹汹,债事日悠悠。西路危单骑,东滩乏便舟。情怀无一可,风雨五更头。
  • 冬日怀竟陵管氏梅桥四首
    堂下幽芳自可人,北风一为屏埃尘。上元簪珥玲珑玉,却曳青霞霜女裙。
  • 南康泊舟欲游庐山值雪
    春风浩荡江湖客,咫尺庐山风雨急。门前老树最关情,一夜相思头尽白。
  • 题长庆四年历日尾
    残历半张馀十四,灰心雪鬓两凄然。定知新岁御楼后,从此不名长庆年。
  • 杂咏八首
    万物余一体,九州余一家。秋毫不为小,徼外不为遐。不识寿与夭,不知贫与赊。忘心乃得道,道不去纷华。近迹以观之,尧舜亦泥沙。庄周谓如此,而世以为夸。
  • 杏花
    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 渔家傲 以上西齐净土诗卷三
    听说西方无量乐。弥陀圣主垂恩泽。洗我禅心清且白。难寻迹。月光倒射寒潭碧。旧债新冤都解释。通身变作黄金色。一念须臾圆万德。真奇特。十方拂授如来职。
  • 五石水月岩
    明泉落岩隈,满月挂山额。疏星淡月汉,下与水光白。了然心境空,炯炯照琼宅。鸿鸣夜更清,欲卧已终夕。
  • 早行
    钟静人犹寝,天高月自凉。一星深戍火,残月半桥霜。客老愁尘下,蝉寒怨路傍。青山依旧色,宛是马卿乡。
  • 上运管张平国
    大江南畔五松西,潘岳风流梦有诗。归路经从定留挽,昔教父老见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