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又来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骑马默默垂鞭徐行,心绪沉沉惝恍迷离,在无望的秋思之途踏行。衰草无边已了无生趣。大雁远去关塞遥远。
天涯羁旅之苦却也无妨,只可恨那西风吹散吹灭了多少穿越古今的美梦。明天,行程还在延续,乍寒的新雨打湿衣衫,更觉凄冷孤单。
注释
绿杨曾折:古人在送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习俗。
不语垂鞭:引用唐温庭筠《晓别》诗:“上阳宫里钟初动,不语垂鞭上柳堤。”垂鞭,放马慢行。
衰(shuāi)草:指秋天的草。
意绪:心绪;心情。南齐王融《咏琵琶》:“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
萧关:关口名。在今甘肃平凉县,古为西北边地要塞。
行役(yì):指因公务而长期在外跋涉。
成今古:谓今与古距离遥远,实为感叹光阴易逝。
几许:多少。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问答
问:《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的作者是谁?
答: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的作者是纳兰性德
问: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是清代的作品
问: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出自 清代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问: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的下一句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问:出自纳兰性德的名句有哪些?
答:纳兰性德名句大全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赏析
这首词写羁旅在外,路过旧日与亲友分别的地方,而引起的惆怅之情。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然而又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先看首句,“又到绿杨曾折处”,诗人不直陈痛楚,而将其深隐于“绿杨”依依之中,这种隐忍使情意又深了一层。更重要的是,一个“又”一个“曾”,完成了时空上的移位与重叠。故地重游,绿杨依旧,一如当初折柳相望、依依不舍之时(因“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俗)——谁料如今物是人非,竟只剩下自己孤独漫游。昨天——今天,两个既同又异,亦幻亦真的片断,彼此交叠,诗句便多了一层深婉迷离的意趣。这种不经意(这种不经意的写法必定经过诗人精妙的提炼才不露斧痕)营造的时空上的错乱,近乎幻觉,也接近了思念的极致。试想一下,若不是最深沉最痛切的思念又怎么令人如此恍惚、迷惘。
承接首句,“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看似平铺而下,其实布局精巧。“不语”承接首句的惝恍迷离的状态,而“垂鞭”已将诗人的思绪引回到现实之中。“垂鞭”意指诗人心绪沉重,纵马缓行。马足所及,又轻轻勾连“踏遍”一句。从时间上看,这两句完成了从“昨”到“今”的交接,回忆转瞬即逝,只剩下冰冷的现实、意念成灰的自己;而从空间上看,这两句将思绪由“折柳处”引向了“衰草连天”更为广褒的空间。于是诗人在现实中痛感自己的孤单无依,也不得不面对无边无际的“清秋”“衰草”,无力地抵挡着秋意凄凉的侵蚀。意犹未尽,“雁声”又将秋意带到“萧关”更遥远的地域;一个“远”字,令愁情绵延不尽。 下片的“天涯”收结了上文,也极言“行役”之遥远之漫长。分明苦不堪言,偏偏还说“不恨”,翻出新意,更为后文“只恨西风”伏笔——原来还有可恨之事甚于“天涯行役”之苦。[5]
“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出语新巧、奇警,含意蕴藉、深长。“吹梦”之说不是首创,较早见于南朝民歌《西洲曲》:“南风吹我意,吹梦到西洲”。但两者各尽其妙,并不雷同。风吹梦,本来给人以无限迷朦、无尽怅惘的意味,由典故中的熏暖的“南风”变为可恨的“西风”,却陡增了几分凌厉、残酷的意味。如果说南风是传递爱情的浪漫信使,为何西风却要一下子将美梦吹散吹灭?只因诗人所要抒发是天涯羁旅、人各一方的怨恨,而不是《西洲曲》中少年春心萌动、欲诉相思的闲愁。把梦吹成了“今古”应属诗人首创,妙就妙在:它在前面对空间极力拓宽的基础上,进而完成了对时间的无限延伸——于是,诗歌的时空结构便变得更加辽阔、苍茫了。
最后以“明日客程”收结,一片“雨”色里,全诗笼罩在朦胧凄冷的情调之中。总而言之,在这首短小的词里,诗人着意拓展了诗歌的时空,遂令天之悠悠、地之茫茫,无时不怀想,无处不相思,写出了思念之极致。这份穿越时空的思念,才是真正的“地久天长”。
- 送三传赴长城尉(一作送前辈读三传任长城尉)登科精鲁史,为尉及良时。高论穷诸国,长才并几司。地倾流水疾,山叠过云迟。暇日琴书畔,何人对手棋。
- 黄景咏七十我才弱冠出乡闾,日渐回头旧迹疎。惟有乡闾才德士,记在心胸如记书。老来乍作龙门客,臭味讶君多似渠。讲论前辈三数公,果然少壮皆群居。因话隆兴乾道事,恍惚此身栖故庐。乃知场屋非巨网,却放鲲鲸为逸鱼。不得浮名须得寿,人爵何如天爵有。谈禅会意一二言,遣兴成诗千百首。气清形瘦力不羸,缓步登临快如走。夕阳晓鸡神愈健,端坐纵谈谁解纠。今春七十休计年,此是神仙人识否。生平但看神仙手,何曾把钱弄升斗。
- 秋晚登拟岘望祥符观放翁局促留江干,爱此楼前烟水宽。雨昏回望殿突兀,秋晚剩觉山苍寒。中原未复泪横臆,故里欲归身属官。云外飞仙故不远,唤渠小为驻青鸾。
- 惠应庙一家终日在楼台,弈局斜兼画卷开。幽鸟影穿红烛去,寒蟾光落素琴来。钓丝暮惹苹间浪,篆石春浮藓上埃。三数寺通溪畔路,好寻僧借度时杯。
- 题吴山伍子胥祠江上胥山古木阴,祠堂气象亦萧森。江云不散忧君色,山月犹明死国心。迁史简编今断缺,吴人牲酒日肥深。鄙怀异代悲忠烈,一拜威灵泪满襟。
- 艾轩先生侍郎挽词四首黄柑时候曲堆村,长忆篮舆到荜门。恰是今年去年日,野萤衰草吊寒原。
- 划柴纷纷枝叶乱如麻,不惜从头与一划。惊起铁蛇忙窜草,樵歌声彻老卢家。
- 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伤别易,恨欢迟。惜无红锦为裁诗。行人莫便消魂去,汉渚星桥尚有期。
- 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校文在仙掖,每有沧洲心。况以北窗下,梦游清溪阴。春看湖水漫,夜入回塘深。往往缆垂葛,出舟望前林。山人松下饭,钓客芦中吟。小隐何足贵,长年固可寻。还车首东道,惠言若黄金。以我采薇意,传之天姥岑。第一百三十七卷
- 上卢使君二首一领彤弓下赤墀,惟将清净作藩篱。马卿山岳金相似,张绪风情柳不如。心染烟霞新句出,笔驱奸蠹宿根隳。鄱阳黎庶还堪羡,头有重天足在□。司马迁文亚圣人,三头九陌碾香尘。尽传棣萼麟兼凤,终作昌朝甫与申。楼耸娇歌疏雨过,风含和气满城春。因知寰海升平去,又见高宗梦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