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忆少年
天宇扇祥飚。
边陲静谧,夜熄鸣刁。
文教普旁昭。
兴太学、多士舒翘。
奉宗祧。
新庙榜宸毫。
配侑享於郊。
慈宁万寿,四海仰东朝。
男女正,中壶至桃夭。
年屡稔,漕舟衔尾夥,高廪接楹饶。
庙堂自有、擎天一柱,功比汉庭萧。
多少群工同德,俊乂旁招。
吉祥诸福集,燮理四时调。
三年郊见,六变奏咸韶。
望云霄。
降福与唐尧。
十二时/忆少年问答
问:《十二时/忆少年》的作者是谁?
答:十二时/忆少年的作者是佚名
问:十二时/忆少年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十二时/忆少年是宋代的作品
问:十二时/忆少年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日将旦、阴曀潜消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日将旦、阴曀潜消 出自 宋代佚名的《十二时/忆少年》
问:日将旦、阴曀潜消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日将旦、阴曀潜消 的下一句是 天宇扇祥飚。
问: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 古代文论选段标签:哲理《毛诗序》选段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论·论文》选段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诗品序》选段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与元九书》 选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题画》画竹题记一则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人间词话》三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玉笥山葛峰相对为文笔,萧水回环当墨池。说与晚衙休报事,长官亭上有新诗。
- 东林寺修竹长林罗水车,梵王家近葛仙宫。耳闻清磬是非静,心领菩提名利空。啖枣尚知前世事,拈花还遇上机翁。抽簪若得烧丹诀,莫负扶桑半夜红。
- 满庭芳麦陇如云,清风吹破,夜来疏雨才晴。满川烟草,残照落微明。缥渺危栏曲槛,遥天尽、日脚初平。青林外,参差暝霭,萦带远山横。孤城。春雨过,绿阴是处,时有莺声。问落絮游丝,毕竟何成。信步苍苔绕遍,真堪付、闲客闲行。微吟罢,重回皓首,江海渺遗情。
- 金错刀(一名醉瑶瑟)双玉斗,百琼壶,佳人欢饮笑喧呼。麒麟欲画时难偶,鸥鹭何猜兴不孤。歌宛转,醉模糊,高烧银烛卧流苏。只销几觉懵腾睡,身外功名任有无。
- 踏莎行忍辱常餐,永除浊酒,洗心涤意忘诸有。存存损损了空虚,安安稳稳无他走。静静清清,天长地久。春花秋月坚坚守。腾腾兀兀向前行,昏
- 临江仙每日行持都不是,今朝顿觉舒宽。□和交媾聚成团。婴儿投姹女,虎绕与龙蟠。四象同房搓玉线,一穿透过金丹。自然光艳出泥丸。有言言不尽,无说说非难。
- 送蒋舍人知利州乙未临轩易勅头,左班詹监右君侯。两翁今止一翁健,万里去为千里州。不向殿岩提虎士,亦应帷幄运鸿筹。阜陵人物今馀几,况是当年第一流。
- 新林浦夹岸人家映柳条,玄晖遗迹草萧萧。曾为一夜青山客,未得无情过板桥。
- 璜源宗人珏寿庆楼吾宗培世德,盛事褒一门。仰颜有寿母,挽目见子孙。平生青云器,威凤宜孤鶱。脱然舍荣爵,回车息深村。服勤养堂中,身已大父尊。戏彩时趋庭,奉舆日涉园。所至畴接武,顾见贻厥繁。今年结高楼,长少数凭轩。群星环婺女,列象如可扪。云傍檐楹飞,山邻窗山蹲。往来乌鹊喜,回互竹木蕃。良辰风日佳,容与同芳樽。循孩度雅乐,清响闻天阍。男儿贵恢豁,楼记聆绪言。谷共里人饱,书从寒士繙。善源深复深,河流出崑崙。吾颂殊未艾,玄来更瑶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