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山寺夜起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注释

月亮从山石处升起,挥洒下来的光辉照得满溪烟雾腾绕。
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
打开门,欣赏这夜景,抬头看那深寒的夜空。
有谁见过我这等没有家的流浪者,在这深山中孤独的难以成眠。

山寺夜起问答

问:《山寺夜起》的作者是谁?
答:山寺夜起的作者是江湜
问:山寺夜起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山寺夜起是清代的作品
问: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出自 清代江湜的《山寺夜起》
问: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的下一句是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问:出自江湜的名句有哪些?
答:江湜名句大全

山寺夜起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此诗大有杜甫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轻巧和淡静,可为上乘之作。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次韵酬闻聪上人春日书怀见寄
    景色融融万卉新,潜知青帝又东巡。阴崖竹树犹欹雪,暖砌莺花已觉春。吟苦渐惊华发乱,身闲终忌俗流亲。寥寥此意将谁说,回首禅门有故人。
  • 感皇恩(寿)
    绿发照魁星,平康争看。锦绣肝肠五千卷。出逢熙运,早侍玉皇香案。禁涂扬历遍,纡宸眷。安养老成,十年萧散。天要中兴相公健。生朝开宴,长是通宵弦管。藕花香不断,南风远。
  • 蝶恋花(和费五九丈□□见惠生日韵)
    早岁腾身阝齐辇路。秋月春风,只作浑闲度。手挟雷公驱电母。袖中双剑蛟龙舞。如此壮心空浪许。四十明朝,忍把流年数。又过一番生日去。寿觞羞对亲朋举。
  • 江宁夹口三首
    茅屋沧洲一酒旗,午烟孤起隔林炊。江清日暖芦花转,只似春风柳絮时。
  • 即事
    竹院桥廊未放晴,一凉生处绿交横。隔林休厌荷池小,风叶时传泼雨声。
  • 偈颂六十八首
    日迁月化,又见中夏。衲僧那事,如何问著,人人口哑。有譊讹,不借借。六月卖松风,人间恐无价。
  • 七老会诗(皎年八十八)
    休官罢任已闲居,林苑园亭兴有馀。对酒最宜花藻发,邀欢不厌柳条初。低腰醉舞垂绯袖,击筑讴歌任褐裾。宁用管弦来合杂,自亲松竹且清虚。飞觥酒到须先酌,赋咏成诗不住书。借问商山贤四皓,不知此后更何如。
  • 疏影
    先生遗墨有感,借韵以赋千峰翠玉。送孤云伴我,罗窗清宿。拂晓凭虚,春碧生寒,衣单瘦倚筇竹。东风不解吹愁醒,但芳草、溪城南北。认雾鬟,遥锁修颦,眉妩为谁愁独。江上轻鸥似识,背昭亭两两,飞破晴渌。一片苍烟,隔断家山,梦绕石窗萝屋。相看不厌朝还暮,算几度、赤阑干曲。待倩诗、收拾归来,写作卧游屏幅。
  • 新桂林户曹甘叔异过余于津亭留以小饮论论文
    平生所闻甘叔异,半日为泊宝气亭。逢迎稍稍昏忘集,诵说矻矻文章听。其谁呼渠红裙饮,遣我负此双玉瓶。临流不寐待月上,漫见紫翠横山屏。
  • 次韵受益再题荆浩山水图当是洪谷子自写所居
    太行写真荆浩之乡写真里,佳处写真立参仍坐写真倚。崖树涧石皆写真,想见今毫吮沁水。当年自号洪谷子,画成署名细如蚁。此岂自图其所居,屋上峰峦插天起。栅门鸡犬锁寒林,僮马盘山暮烟紫。高者佛寺平者川,关仝范宽焉得比。我少学画中弃之,时到古斋漫随喜。好古人多识古希,不意永嘉闻正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