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平蔡州三首

蔡州面城中众心面死,妖星面夜落照壕水。
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
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群蛰惊春雷。
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面。
相公从容来镇抚,常侍郊迎负文弩。
四人归业闾里间,小儿跳浪健儿舞。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
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
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峰无火楚泽间,夜行不锁穆陵关。
策勋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恒山。

注释

全唐诗:卷356-28

平蔡州三首问答

问:《平蔡州三首》的作者是谁?
答:平蔡州三首的作者是刘禹锡
问:平蔡州三首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平蔡州三首是唐代的作品
问:蔡州面城中众心面死,妖星面夜落照壕水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蔡州面城中众心面死,妖星面夜落照壕水 出自 唐代刘禹锡的《平蔡州三首》
问:蔡州面城中众心面死,妖星面夜落照壕水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蔡州面城中众心面死,妖星面夜落照壕水 的下一句是 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
问:出自刘禹锡的名句有哪些?
答:刘禹锡名句大全

平蔡州三首赏析

汝南晨鸡喔喔鸣, 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旁老人忆旧事, 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泪前致辞: “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 重见天宝承平时。”
  元和十二年(817),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刘禹锡满怀激情地写作此诗,热烈赞颂这一重大胜利。
  蔡州,天宝时为汝南郡。首句用“汝南”而不用“蔡州”,正好化用古乐府《鸡鸣歌》成句:“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句中“汝南”两字仿佛专为此诗而设,信手拈来,可谓一巧;平蔡之役原是雪夜奇袭,正好至翌日晨鸡啼鸣而奏功,二巧;雄鸡一唱天下白,隐含官军克复蔡州城、人民重见天日之意,首句因而具备兴句的性质,三巧。细绎诗意,其地、其时、其事无一不巧,可谓巧合无垠,深切乐府神理而又全不着痕迹。次句“城头鼓角”四字说到了平蔡州的战事。这次战役是奇袭,判军猝不及防,在睡梦中就被解除了武装,敌我双方没有经过激烈的厮杀,而李愬又极富于指挥才能,城破以后号令严明,一无所犯,所以连善悲的鼓角声听起来也觉得十分“和平”了。开头两句用常语写奇袭,而务于字外着力,看似平易,其实笔运千钧,而又能举重若轻,不同凡响。淮西藩帅判乱达三十多年之久,唐王朝发动多次征讨,都以损兵折将告终。李愬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平蔡。按照常情,“攻城以战,杀人盈城”,平蔡之战,却几乎是兵不血刃,简直是个奇迹。刘禹锡不去正面描写奇袭的险艰,也不去正面描写李愬的智勇,而是竭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这样写,把神奇包含在平凡之中,不着“奇”字而奇迹愈显,取径之曲,全在借端托寓。《艺概·诗概》所谓“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这两句适足以当之。
  接下来两句用速写手法,表现人民对于平叛事业的拥护。说“道旁”而不说“道中”,是暗示读者,“道中”正有大队官军在行进。“忆旧事”实际上是一种对比。蔡州老人看到路上一队队雄赳赳的官军,引起了深沉的回忆。他见过天宝盛世,享受过国家统一的太平,也经历过安史之乱后,蔡州沦为叛军巢穴的痛苦。“忆旧事”,到“皆涕零”,深刻揭示了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热烈向往,和平蔡之役的重大意义。
  诗的后四句叙老人语,“官军入城人不知”一句与开头两句相关合,盛赞李愬用兵如神。最后两句为喜极之语。从天宝末到元和十二载,已有六十多年之久,历史即将翻过这黑暗的一页,老人于迟暮之年而出乎意外地睹此快事,顿觉无比欣慰、满眼光明,对国家的中兴充满着希望。至此,全诗主旨顺势托出,一笔作颂,一笔作收,流吐毫不费力,而不尽之意,仍在篇外。诗中特别标明“元和十二载”,是出于诗人精心安排,他要用史笔将这一重大事件著之竹帛,流传千古。
  这诗写得通俗易懂、流走飞动,而又不失之浅近。既平易流畅而又精炼,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清人翁方纲说,刘禹锡此诗“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石洲诗话》卷二),一语道出了它的艺术价值。
  (吴汝煜)
0
纠错
猜你喜欢
  • 上清宝鼎诗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劝我穿绛缕,系作裙间裆。挹子以携去,谈笑闻遗香。
  • 退居五首
    勇退方藏密,营生信有涯。千株素封栗,五色故侯瓜。虞骨诚非媚,潘毛故易华。履穿谁复问,新进竞青緺。
  • 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尊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乙丑中秋与山僧数辈自虎邱灵岩泛太湖登洞庭
    七十二山湖面横,横斜出没乱青冥。只疑亦有钧天奏,惊起鱼龙舞洞庭。
  • 登越州城
    越嶂绕层城,登临万象清。封圻沧海合,廛市碧湖明。晓日渔歌满,芳春棹唱行。山风吹美箭,田雨润香粳。代阅英灵尽,人闲吏隐并。赠言王逸少,已见曲池平。
  • 朱涣
    白云封断仙岩路,重重洞门深窈。翠竹笼烟,苍崖溅瀑,古木阴森回抱。坛空不老。锁一片莓台、几丛莎草。试把桃源,较量风景是谁好。乘鸾人去已久,只今惟有,鹤飞猿啸。树拥香幢,泉敲玉佩,疑是群仙重到。尘氛可笑。久志慕丹台,梦思蓬岛,愿把英游,细参梨与枣。
  • 和王守城山
    宦游落拓成前梦,乱瘼摧藏各幸民。岁晚来门今雨旧,人间倾盖白头新。斯文不厌重论细,吾味何关数面新。海内凄然成二老,玻瓈更共一江滨。
  • 玲珑四犯 秋感
    秋晚登临,渐古驿丹枫,初试霜信。暝宿河桥,长记昼桡乘兴。清夜载酒呼灯,向水面琵琶曾听。想那时席上歌舞,多少旧家风韵。茂陵投老惟多病。好情怀、怎堪提省。西风又动江湖梦,欢事今谁领。重见纵有后期,怕吟袖、弓腰难认。最恼人,沙上孤雁,落寒成阵。
  • 横吹曲辞。紫骝马
    争场看斗鸡,白鼻紫騧嘶。漳水春归晚,丛台日向低。歇鞍珠作汗,试剑玉如泥。为谢红梁燕,年年妾独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