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古别离
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
注释
全唐诗:卷26_8
杂曲歌辞古别离问答
问:《杂曲歌辞古别离》的作者是谁?
答:杂曲歌辞古别离的作者是聂夷中
问:杂曲歌辞古别离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杂曲歌辞古别离是唐代的作品
问:杂曲歌辞古别离是什么体裁?
答:乐府
问: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 出自 唐代聂夷中的《杂曲歌辞古别离》
问: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 的下一句是 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
问:出自聂夷中的名句有哪些?
答:聂夷中名句大全
杂曲歌辞古别离赏析
开头“欲别”二字,扣题中的“别离”,也为以下人物的言行点明背景。“牵郎衣”的主语自然是诗中的女主人公,有人认为这个动作是表现不忍分别,虽不能说毫无此意,不过从全诗来看,这一动作显然是为了配合语言的,那么它的含意也就不能离开人物语言和说话的背景去理解。她之所以要“牵郎衣”,主要是为了使“欲别”将行的丈夫能停一停,好静静地听一听自己的话;就她自己而言,也从这急切、娇憨的动作中,流露出一种郑重而又亲昵的情态。这一切当然都是为了增强语言的分量、情感的分量,以便引起对方的重视。
女主人公一边牵着郎衣,一边就开口说话了:“郎今到何处”?在一般情况下,千言万语都该在临别之前说过了,至少也不会等到“欲别”之际才问“到何处”,这似乎令人费解。但是,要联系第四句来看,便知道使她忐忑不安的并不是不知“到何处”的问题,而是担心他走到一个“可怕”的去处──“临邛”,那才是她真正急于要说而又一直难于启齿的话。“郎今到何处”,此时此言,看似不得要领,但这个“多余的弯子”,又是多么传神地画出了她此刻心中的慌乱和矛盾啊!
第三句放开一笔,转到归期。按照常情,该是盼郎早归,迟迟不归岂非“恨”事!然而她却偏说“不恨归来迟”。要体会这个“不恨”,也必须联系第四句──“莫向临邛去”。临邛,即今四川省邛崃县,也就是汉代司马相如在客游中,与卓文君相识相恋之处。这里的“临邛”不必专指,而是用以借喻男子觅得新欢之处,到了这样的地方,对于她来说,岂不更为可恨,更为可怕吗?可见“不恨归来迟”,是以“归来迟”与“临邛去”比较而言。不是根本上对“归迟”而不怨,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之谓。这句诗不是反语,也不是矫情,而是真情,是隐忍着痛苦的真情,是愿以两地相思的痛苦赢得彼此永远相爱的真情。她先这么真诚地让一步,献上一颗深情绵绵之心,最后再道出那难以启齿的希望和请求──“莫向临邛去”!以己之情,动人之情,那该是更能打动对方的吧?情深意挚,用心良苦,诚所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诗的前三句拐弯抹角,都是为了引出、衬托第四句,第四句才是“谜底”,才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抓住它方能真正地领会前三句,咀嚼出全诗的情韵。诗人用这种回环婉曲、欲进先退、摇曳生情的笔触,洗练而又细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在希求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时又隐含着忧虑不安的心理,并从这个矛盾之中显示出她的坚贞诚挚、隐忍克制的品格,言少意多,隽永深厚,耐人寻味。它与“不知移旧爱,何处作新恩”(白居易《怨词》);“常恐新声发,坐使故声残”(孟郊《古妾薄命》);“不畏将军成久别,只恐封侯心更移”(薛道衡《豫章行》)等诗句一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可悲的处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诗用短促的仄声韵,亦有助于表现人物急切、不安的神情。
(赵其钧)
- 题青草湖神祠坏墙风雨几经春,草色盈庭一座尘。自是神明无感应,盛衰何得却由人。
- 逍遥咏不醉迷如醉,犹贪居鼎扛。通玄求得一,清静更无双。鸾凤栖瑶渚,天津压汉江。欲穷何所似,夜月透云窗。
- 春雪撩乱春风作阵飞,晓来馀片尚难披。细看山色空明处,应似乾坤混沌时。一转阳和回土胍,十分清气人诗脾。芒鞋趾碎琼瑶窟,间着梅花总不知。
- 赠欧阳成判官一言子产识然明,白首怜君独抱经。去马来牛随白日,落花飞絮得浮名。曳裾五府非良计,发愤三书亦漫成。便作归休岂无食,木兰垂露菊含英。
- 游刘园分韵得峡字园林十亩余,此邦人推甲。匝谷筼筜净,循沼芙蓉夹。波暖游鱼乐,机忘飞鸥狎。剧谈互挥尘,曲栏凭斗鸭。棋仙俱自负,国手未许插。酒胆各称雄,觥船不留呷。半酣索分吟,韵严苦才乏。枯肠搜欲断,险字终难压,阁笔视诸公,词源羡流峡。
- 潼关兰若来往几经过,前轩枕大河。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蝶影下红药,鸟声喧绿萝。故山归未得,徒咏采芝歌。
- 次韵费梦得晚秋感怀三首摇落秋风晚,凄凉又一秋。汉家元再造,杞国谩多忧。七庙存馀泽,诸公合远谋。痛心何日定,直待太平休。
- 贺新郎(和许侍郎奕韵)千里楼前客。数从前、几般契分,更谁同得。尚记流莺催人去,又见莎鸡当夕。叹天运、相煎何急。幸自江山皆吾土,被南薰、吹信还相逼。临大路,控长策。向来风月苏家笛。问天边、玉堂何似,黄冈秋色。万事无心随处好,风定一川澄碧。些个事、非公谁识。我亦年来知此意,但聪明、不及於前日。谁为我,指无极。
- 秋夜待月白毫光里玉魂飞,留看常娥醉魄迷。一任檐牙沸蝙蝠,忍将明镜照狐狸。
- 范元章惠然相过见问奇章公服钟乳三千两事因君家文物冠先朝,破甑生尘久寂寥。借有三千两钟乳,定无八百石胡椒。湘刀暗鼓江边瑟,秦女高吹月下箫。不等青春行乐了,直持玉检上宸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