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江神子/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

杏花村馆酒旗风。
水溶溶。
扬残红。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
望断江南山色远。
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
粉香融。
淡眉峰。
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杏花村馆酒旗迎风。江水溶溶,落红轻扬。野远无人舟自横,两岸杨柳绿荫浓。遥望江南山色远,人影不见。
惟有芳草连碧空。楼外夕阳晚烟笼。粉香四溢淡眉峰。记得去年,红你相见画屏中。今夜关山万千重,千里外,素光明月红君共。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也有称《江神子》。
“杏花村馆”:即杏花村驿馆。据说位于湖北麻城岐亭镇。“酒旗风”──使酒旗摆动的和风。
“溶溶”:指河水荡漾、缓缓流动的样子。飏:意为飞扬,此指飘散的样子。“残红”:喻指凋残的花。
“野远”:村野远口。
“望断”:指一直望到看不见。
“人不见,草连空”:意为不见所怀念的故人,唯见草色接连到天际。
“晚烟笼”:指黄昏时烟气笼罩的景象。
“””:”合,匀”,匀合。此句另有解释为:粉香”,是描写景物中空气之美;淡眉峰,是描写烟气笼罩远山之美。愚不以为然,倒倾向理解为写人。因为此句亦宾属于后面的“记得”“相见”语句;其中既有倒置,又有省略,却会意浅明。炼句精湛如此,不逊神来之笔。
“年时”:此指“当年那时”。“画屏中”,应指“如诗画一般的景象中”,而非指楼上摆放的有画图题诗的屏风或屏障。
“关山”: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复斋漫录》所云,应指黄州关山。
“素光”:此指皎洁清素的月光。

江神子/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问答

问:《江神子/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的作者是谁?
答:江神子/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的作者是谢逸
问:江神子/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江神子/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是宋代的作品
问:江神子/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杏花村馆酒旗风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杏花村馆酒旗风 出自 宋代谢逸的《江神子/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
问:杏花村馆酒旗风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杏花村馆酒旗风 的下一句是 水溶溶。
问:出自谢逸的名句有哪些?
答:谢逸名句大全

江神子/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赏析

【评解】

杨柳浓阴,碧水溶溶。野渡无人,山色淡远。杏花村馆,环境清雅。这首词由写景到怀人;由眼前到过去,又由过去写到现在。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怀人的幽思。全词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饶有韵致。

【集评】

《复斋漫录》:无逸尝过黄州杏花村馆。题《江城子》于驿壁。过者索笔于馆卒。
卒苦之,因以泥涂焉。其为赏重如此。
薛砺若《宋词通论》:其婉约处不亚少游矣。“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等句,清新韵藉,婉秀多姿。

此词抒写了异地思乡怀人的情怀。全词风格清丽疏隽 ,写景抒怀自然天成,写得情意荡漾 ,凄恻感人,似肺腑中流出。

起首一句源于杜牧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时节在春暮夏初的时候,地点在野外村郊临水的路边。这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轻风中微微飘扬的酒旗。目光下视,才看到杏花村酒馆。以下的写景抒情,都从此生发开去。

接着两个三字短句写眼前景象 :“水溶溶,飏残红 ”。一句写水,一句写风。溶溶,流动貌。碧波粼粼 ,是令人心清气爽的美景 。可是后句便迥然不同了 :“飏残红”。“红”本已“残”,何况又“飏”!此时见“残红”,词人兴起的思绪是伤春即逝的悲情。

“野渡舟横”用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 ”。原诗虽写景如画,野趣盎然,但诗人的寥落之感 ,悠然可见。宋初的寇准把韦诗衍为两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意境仍出一辙。总之,“ 野渡舟横 ”四字,暗示“杏花村馆”前的凄清冷落,给予词人的感受,应与“飏残红”同。但接下去一句 ,“杨柳绿阴浓”情趣又迥异了:一湾江水,两岸杨柳 ,绿叶成阴,遮蔽天日,别有一番幽美情趣。

“水溶溶 ”以下四句,在这幅用淡墨扫出的画图中,前两句是近景 ,后两句是远景;一、四句使人鼓舞,二、三句使人神伤;以景衬情,巧妙地透视出词人感情上泛起的微波。

至“ 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几句,词中才正面显现出人物来。江南山色,连绵无际,如何能望尽(“望断”)呢?这个“远”字,如王维写终南山峰接连不断 :“连山接海隅”(《终南山》),也如杜甫写泰山的绵亘旷远 :“齐鲁青未了”(《望岳》)。

山远,路遥,所思之人,望而不见,所能望见的,只是“ 草连空”。这三个字,如秦观的“天连哀草”意味。不过谢词的三句是连成一气的:所见者是山色烟云,芳草树木,一片大自然景色,所不见者是人!于是,词人铺叙直陈,把满腔心事和盘托出了。

过片三句写“人不见”之后,词人脑海中展现出楼外夕阳西下,不久,暮霭渐深,晚烟朦胧这样一幅往日见贯的温馨旖旎的画面。在这充满神奇色彩的环境里 ,一位“ 晚妆初了”的美人出现了。词人用借代手法,不正面写人的丰姿神采,花容月貌,只闻到她暖融融的脂粉香,只看到她那淡扫的蛾眉。这三句写环境用实笔,写人则虚中寓实,用侧笔。接着,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来 ,直述其事,加以补叙:“记得年时 ,相见画屏中。”粉香眉淡,那是在去年,是相见在画屏中的时候 。这五句都是记叙往事。“夕阳”三句之意境重现脑际 ,空灵超脱,而“记得”两句,则完全是写实之笔。既见清空,又复质实,虚实方可相生。

最后以感叹作结 :“只有关山今夜月 ,千里外,素光同 ”。万水千山,芳草连天,“人不见”,是肯定的了。人在陷入难以解脱的苦闷中时,常常会作自我慰藉 ,强求解脱 。这个结尾便是。南朝宋谢庄《月赋 》云:“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 ,川路长兮不可越。”此词末韵虽只化用其中一句,实亦包孕全部四句之意。以此收尾,称得上是“ 如泉流归海 ,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江顺诒《词学集成·法》)的一个较好的结尾。

传说,作者过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驿时,曾题此词于壁 ,观者如云。可见此词名重于当时。究其妙处,合用清丽疏隽四个字。

0
纠错
猜你喜欢
  • 七言二首奉答签判学士
    两篇华藻敌南金,辱赠应怜旧赏音。平日所知谁莫逆,老年于事已无心。云霄路在看君上,诗酒盟寒且共寻。屈指当时文学士,谁知扬子思湛深。
  • 和颜长官百咏客路
    儿女伤悲土不为,健行童仆远相依。春风日日生芳草,未必啼鹃怨不归。
  • 小园秋思
    年华摇落自骚骚,衰境牵人更畔牢。月里惊乌愁夜永,箧中团扇恨风高。烟霏曲霤蜘蛛织,气袭空阶蟋蟀号。恩重才疏归计晚,可怜身世一鸿毛。
  • 重阳前三日和叔愚县尉
    年年客路即为家,多病谋生未有涯。料得重阳好风日,自无情绪对黄花。
  • 醉落魄
    改XD5E溪踪迹。此生已是天涯隔。投老谁知,还作三吴客。故人怪我疏髯黑。醉来犹似丁年日。光阴未肯成虚掷。蜀魄声中,著处有春色。
  • 杂兴三首
    楚王多内宠,倾国选嫔妃。又爱从禽乐,驰骋每相随。锦鞲臂花隼,罗袂控金羁。遂习宫中女,皆如马上儿。色禽合为荒,刑政两已衰。云梦春仍猎,章华夜不归。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美人挟银镝,一发叠双飞。飞鸿惊断行,敛翅避峨眉。君王顾之笑,弓箭生光辉。回眸语君曰:昔闻庄王时,有一愚夫人,其名曰樊姬,不有此游乐,三载断鲜肥。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余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澹滟九折池,萦回十余里。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吴王心日侈,服玩尽奇瑰。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行动自矜顾,数步一徘徊。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奸邪得藉手,从此幸门开。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 司马相如琴台
    故台千古恨,犹对旧家山。半夜鸾凰去,他年驷马还。死忧封禅晚,生爱茂陵閒。惟有飘飘气,仍存天地间。
  •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标签:边塞战争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 园中
    霜凋榉柳枝无叶,风折安榴子满房。冬日园林元自好,老人怀抱自多伤。
  • 别后读鹤田李元晖新诗用其体
    菊悴兰摧忆别离,雪边重映十年诗。泪凝紫篠湘灵怨,血迸红英蜀魄悲。旷野虎狼喧寇暴,长途鱼雁隔亲知。庄生浪说能齐物,尧桀影殇讵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