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情似游丝
雁过斜阳,草迷1|1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离情缭乱似漫空漂浮的游丝,离人漂泊如随风飞舞的柳絮。离别时凝定了泪眼空自相觑。整条河溪烟雾弥漫杨柳树万丝千缕,却无法将那木兰舟维系。夕阳斜照下大雁向远方迁徙,烟雾覆盖了沙洲草树迷离。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胜计。明天姑且不去思量他,可是今夜如何熬得过去?
注释
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阁:同“搁”。
空:空自,枉自。
觑:细看。指离别前两人眼中含泪空自对面相看。
无因:没有法子。
兰舟:木兰舟,船的美称。
渚:水中小洲。
踏莎行·情似游丝问答
问:《踏莎行·情似游丝》的作者是谁?
答:踏莎行·情似游丝的作者是周紫芝
问:踏莎行·情似游丝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踏莎行·情似游丝是宋代的作品
问:踏莎行·情似游丝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情似游丝,人如飞絮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情似游丝,人如飞絮 出自 宋代周紫芝的《踏莎行·情似游丝》
问:情似游丝,人如飞絮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情似游丝,人如飞絮 的下一句是 泪珠阁定空相觑。
问:出自周紫芝的名句有哪些?
答:周紫芝名句大全
踏莎行·情似游丝赏析
上片开头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情似游丝”,喻情之牵惹:“人如飞絮”,喻人之飘泊也。两句写出与情人分别时的特定心境。游丝、飞絮,古代诗词中是常常联用的,一以喻情,一以喻人,使之构成一对内涵相关的意象,并借以不露痕迹地点出了季节,交代了情事,其比喻之新颖,笔墨之经济,都显示了作者的想象和创造的才能。
虽然如此,这两句毕竟还是属于总体上的概括、形容。所以接着便用一个特写镜头给予具体的细致的刻画——“泪珠阁定空相觑”。两双满含着泪珠的眼睛,一动不动地彼此相觑。句中的“空”字意味着两人的这种难舍、伤情,都是徒然无用的,无限惆怅、无限凄怆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两句把“空”字写足、写实。一溪烟柳,千万条垂丝,却无法系转去的兰舟,所以前面才说“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派天真,满腔痴情,把本不相涉的景与事勾联起来,传达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无可奈何之苦。借此,又将两人分别的地点巧妙地暗示出来了。这种即景生情的刻画抒写,怨柳丝未曾系住行舟,含蕴着居者徊徨凄恻的伤别意绪。
下片写离别之后心情。过片仍写居者行人走后的凄怆情怀。“雁过斜阳,草迷烟渚”,这是“兰舟”去后所见之景,正是为了引出、烘托“如今已是愁无数”。这里景物所起的作用与上文又略不相同了。上片写伤别,下片写愁思,其间又能留下一些让人想象、咀嚼的空白,可谓不断不粘、意绪相贯。
句中的“如今”,连系下文来看,即指眼前日落黄昏的时刻。黄昏时刻已经被无穷无尽的离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担心,今晚将怎样度过。词人并不迳把此意说出,而是先荡开说一句“明朝”,然后再说“今宵”:明朝如何过且莫思量,先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思量如何过”这五个字的意思实为两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词笔巧妙地分属上下句,各有部分省略。上句所“思量”者是“如何过”,下句“如何过”即是所“思量”者,均可按寻而知。这种手法,诗论家谓之“互体”。
- 曾宏甫见过因问讯鞓红花则云已落矣惊呼之馀不令老眼看鞓红,岂是青春不负公。尚有扬州风物在,亦防此段并成空。
- 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蜀人文赋楚人辞,尧在崇山舜九疑。圣主若非真得道,南来万里亦何为。
- 将道洛先寄太师文相公两鬓蓬飞岁月侵,收还秘殿上恩深。鸟毛落尽那胜弹,桐尾烧焦敢望琴。前日化工依大冶,今兹旧物恃遗簪。尘容喜接荧煌座,未忍公然动越吟。
- 翠玉楼晚雨晚楼一曲转梅花,官事无我报放衙。林木蔽亏烟断续,江流曲折雨横斜。年华冉冉风前影,岁莫悠悠客里家。一雁近从沙觜落,更饶片雪入天涯。
- 登戎州江楼闲望满目江山四望幽,白云高卷嶂烟收。日回禽影穿疏木,风递猿声入小楼。远岫似屏横碧落,断帆如叶截中流。
- 罗湖八首颍水箕山未脱然,直须断尽世间缘。野人曾被子朱轓涴,不作天仙作地仙。
- 倚筇老翁愈老欲安归,归卧稽山饱蕨薇。未免解牛逢肯綮,岂能相马造精微。灵山有士拈花笑,阙里何人鼓瑟希?我亦倚筇桑竹下,白髯萧飒满斜晖。
- 天马引陇古之野龙驹骧,追风胁月坤为裳。竚云亭亭广颡直,夹镜炯炯双瞳光。饭以玉山禾,饮以瑶池浆。自成骨格异赭白,活出神采遗玄黄。三千牝,十二闲,挽视但觉皮毛凡。饮江曾濡六辔湿,致远又逐双旌扬。牧则在坰野,贡则归天潢。写图仍上穆天子,跛蹩但笑群觗羊。
- 永佑陵森然一径趋高爽,郁葱佳气遥相望。松声万壑奏笙竽,山形千叠开屏障。
- 午睡枕书午睡正朦胧,云翠风凉透葛中。唤醒一床蝴蝶梦,虬鸦声在隔楼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