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翻译和注释
译文
远处山上的小亭依稀可见,近处水上的楼台尽入眼底。一个人躺在帷帐之中,无人相伴。双眉上还是旧愁,心中又添了新愁。
转身起来,坐在窗前,眼前不时有流萤飞过。抬着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
注释
菩萨蛮: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
榭(xiè):建于高台或水面(或临水)之木屋。
凤帏(wéi):闺中的帷帐。
蛾:眉毛。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颦(pín):作动词为皱眉,作形容词为忧愁。
绣户:解释华丽的居室,多指女子的住所。
疏萤:指萤火点点,忽明忽暗。
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问答
问:《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的作者是谁?
答: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的作者是朱淑真
问: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是宋代的作品
问: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出自 宋代朱淑真的《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问: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的下一句是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问:出自朱淑真的名句有哪些?
答:朱淑真名句大全
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赏析
春秋多佳日,而“山亭水榭”的风光当分外迷人,但词人却以极冷漠的笔调作出此词,因为“良辰美景奈何天”,消除不了“凤帏”中之“寂寞”——独处无郎,便没有什么赏心乐事可言。“凤帏”句使人联想到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有意味的是,词人使“愁闷”与“颦眉”分属于“新”“旧”二字。“旧”字以见女主人公愁情之久长“新”字则表现其愁情之与日俱增。一愁未去,一愁又生 ,这是“新”;而所有的愁都与相思有关,这又是“旧”。“新”“旧”二字相映成趣,更觉情深。
辗转反侧,失眠多时,于是乃有“起来”而“临绣户 ”似乎是在期待心上人的到来。然而户外所见,只不过“时有疏萤度”而已,其人望来终不来。此时,女主人公空虚寂寞的情怀,是难以排遣的。在这关键处,词人又却又写出了一丝安慰,也算是自慰吧!词人给她一点安慰,一轮缺月,高挂中天,并赋予它人情味,说它因怜悯闺中人的孤栖,不忍独圆。“多谢”二字,痴极妙极。同是写孤独情怀,苏东坡在圆月上做文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朱淑真则在缺月上做文章“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移情于物,怨谢由我,真有异曲同工同妙。此词最有兴味之所在正是结尾两句。
- 送潘司理秘校曲栈绕斜谷,钩栏天际分。吟鞭摇岭月,倦枕拂溪云。好景不关俗,新诗皆属君。西南有归客,一一幸相闻。
- 生查子(收灯日次李举之韵)廉纤小雨来,噤罥轻寒乍。丝竹送迎时,灯火阑珊夜。铜壶漏故迟,银烛花频灺。怀我独醒人,健笔方飞洒。
- 喜雨救旱功何远,淋漓昼复昏。风雷潜助势,草木岂知恩。积霭消残影,枯源涨旧痕。朗吟浑得意,重起凭前轩。
- 感题伯夷耻周粟,促连岂帝秦。清风千载上,林下一閒身。
- 感皇恩传火付前薪,花联叶缀。咽下顽涎弄神鬼。戏台子上,抹土搽灰相继。是非名利里、虚生死。谷董谩他,葛藤自系。试看棚头五田子。声销线断,伎俩都无如此。谩峥嵘不省、谁驱使。
-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五天厩龙媒十万蹄,春池蹴踏浪花飞。路人争看萧衙内,月下亲调御马归。
- 淮甸南游幽胜程程擬遍寻,不妨淮楚入搜吟。藓莎篱落豀庄静,松竹楼台坞未深。数抹晚霞怜野笛,一筛寒水羡沙禽。腰间组绶谁能爱,时得闲游是此心。
- 秋兴闲步水南因水北,仍从山后复山前。日归海底龙方觉,月到天心虎正眠。
- 一翦梅(追感)秦客当楼泣凤箫。宫衣香断,不见纤腰。隔年心事又今宵。折尽冰弦,何用鸾胶。些子轻魂几度销。兰骚蕙些,无计重招。东窗一段月华娇。也带春愁,飞上梅梢。
- 十月六日,席上与同座客陆宅之、夏士文及主新泼葡萄琥珀浓,酒逢知己量千钟。犀盘箸落眠金鹿,雁柱弦鸣应玉龙。紫蟹研膏红似橘,青虾剥尾绿如葱。彩云吹散阳台雨,知有巫山第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