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荆轲歌 / 渡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 一作:复反)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翻译和注释

译文
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注释
萧萧:指风声。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兮:语气助词。
壮士:在这里指荆轲。

荆轲歌 / 渡易水歌问答

问:《荆轲歌 / 渡易水歌》的作者是谁?
答:荆轲歌 / 渡易水歌的作者是佚名
问:荆轲歌 / 渡易水歌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荆轲歌 / 渡易水歌是先秦的作品
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出自 先秦佚名的《荆轲歌 / 渡易水歌》
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的下一句是 (复还 一作:复反)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问: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荆轲歌 / 渡易水歌赏析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 摸鱼儿(和巽吾留别韵)
    懒能看、海桑世界,风花过眼如传。月明昨夜庭流水,天色朝来都变。尘石烂。铢衣坏,和衣减尽谁能怨。秦亡楚倦。但翦烛西窗,秋声入竹,点点已如霰。当年事,本是泗亭沛县。却教绵蕝成殿。暮年八阵那曾用,付与江流石转。前楚辩。今哨遍,是乌乌者灯前劝。乾坤较健。叹君已归休,吾方俯仰,种种未曾见。
  • 高安公主挽歌二首
    汤沐三千赋,楼台十二重。银炉称贵幸,玉辇盛过逢。嫔则留中馈,娥辉没下舂。平阳百岁后,歌舞为谁容。宾卫俨相依,横门启曙扉。灵阴蟾兔缺,仙影凤凰飞。一水秋难渡,三泉夜不归。况临青女节,瑶草更前哀。
  • 寄金山昙颖师呈永叔内翰
    江中峨峨山,上有道人住。风涛响殿阁,云雾生席履。道人如不闻,道人如不顾。谁能识此心,来往只鸥鹭。京洛三十年,尘埃一相遇。我与信都公,已落衣冠故。平生守仁义,齿发忽衰暮。世事不我拘,自有浩然趣。未由逢故人,坐石语平素。
  • 途中除夜
    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
  • 闲怨(一作闺怨)
    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有笋未出土,中已含泪痕。
  • 送翁应叟
    逢君亦姓翁,莫即是吾宗。远自刺桐里,来看孤屿峰。虽云相识晚,宛若故情浓。回首秋风路,闽山复几重。
  • 祈晴行西湖上呈馆中一二同官
    晓色窥林半淡浓,乱鸦飞去水漫空。山横孤雾残霞外,秋在微云疏雨中。官事却能成胜赏,诗坛端可策新功。吴侬浪说西湖景,蓬观今逢苏长公。
  • 仁宗皇帝挽词五首
    平昔传清跸,金舆下紫宸。忽从沧海宴,遂隔属车尘。剑落桥山夜,衣留汉庙春。东厢朝圣子,绝恸见群臣。
  • 赠刻图书处士二首
    我乏君家玉印材,强寻厄木倩君开。无盐恐有遭逢处,也道曾将刻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