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上亭壁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注释
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诗前有序,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
河,黄河。
凭,靠。危,高。
萧萧,风声。
危槛:高高的栏杆。
书河上亭壁问答
问:《书河上亭壁》的作者是谁?
答:书河上亭壁的作者是寇准
问:书河上亭壁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书河上亭壁是宋代的作品
问:书河上亭壁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出自 宋代寇准的《书河上亭壁》
问: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的下一句是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问:出自寇准的名句有哪些?
答:寇准名句大全
书河上亭壁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 送赵清臣宰姚江鄞江水与舜江通,久矣威名满一同。试问何时到封部,数声柔橹一帆风。
- 晚春卧病喜振上人见访卧床如旧日,窥户易伤春。灵寿扶衰力,芭蕉对病身。道心空寂寞,时物自芳新。旦夕谁相访,唯当摄上人。
- 伤吴中馆娃宫中春已归,阖闾城头莺已飞。复见花开人又老,横塘寂寂柳依依。忆昔吴王在宫阙,馆娃满眼看花发。舞袖朝欺陌上春,歌声夜怨江边月。古来人事亦犹今,莫厌清觞与绿琴。独向西山聊一笑,白云芳草自知心。
- 读史绝漠犁庭功可喜,与天争鼎志堪悲。吠江帝剖为羓去,避地民劳若蚁移。河决固非束薪塞,厦倾欲以一绳维。英雄到了多遗恨,孺子林宗百世师。
- 呈朱丛瑞囊中五色丝,拟将舜裳补。玉阶远于天,莫睹干戚舞。治朝足文物,一室自规矩。少贱人或欺,黔娄况贫窭。毋作饭牛歌,春滋夜来雨。
- 留别道州李使君圻泷路下丹徼,邮童挥画桡。山回千骑隐,云断两乡遥。渔沪拥寒溜,畲田落远烧。维舟更相忆,惆怅坐空宵。
- 送赵礼部提举江西玉节来临昔治州,仪曹爽气更横秋。未夸判笔摇山岳,且喜仙槎近斗牛。童拾棠阴前竹马,纱笼寺壁旧银钩。南塘遗稿公新卷,他日人传作话头。
- 野炊猿藤迳树下迳仄旁无地,林开忽有天。丹枫明远树,黄叶暗鸣泉。苔锦银抢灶,芦茸玉帐毡。从军古云乐,乞与个山川。
- 次韵王适新燕好雨纤纤润客衣,新来双燕力犹微。似嫌春早无人见,故待帘开掠地飞。南国花期知不远,中原寒剧未应归。养雏不怕巢成早,记券朝为启扉。
- 简唐英同年四首早起孤舟掀浪中,自怜老大要飘蓬。风前索酒轻寒杀,梦里寻诗始意穷。帆饱急随山脚去,橹回强趁水头东。明朝已作扫门计,未必堂堂舍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