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野草开出了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乌衣巷问答
问:《乌衣巷》的作者是谁?
答:乌衣巷的作者是刘禹锡
问:乌衣巷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乌衣巷是唐代的作品
问:乌衣巷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出自 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
问: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的下一句是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出自刘禹锡的名句有哪些?
答:刘禹锡名句大全
乌衣巷赏析
《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 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本诗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而今这些飞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往却是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家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此诗为刘禹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 赠都下写真叶德明我昔山林人不识,或疑謪仙或狂客。仰看青天不看人,醉里那知眼青白。一携破砚入长安,素衣成缁绿鬓班。上林麒麟著野马,沧洲鸥鹭缀孔鸾。汉宫威仪既不入贵人样,灞桥风雪又不见诗人相。不须览镜照清溪,我亦自憎尘俗状。叶君著眼秋月明,叶君下笔秋风生。市人请画即唾骂,只写龙章凤姿公。与卿肯来为予写襄貌,掷笔掉头欣入妙。相逢可惜迟十年,不见诗翁昔年少。
- 西江月寒后添些纸布,饥来展手巡街。残羹冷饭且充斋。柔弱清贫远害。万祸皆因心起,无心无祸无灾。自从心定守真胎。云水逍遥自在。
- 观斗鸡(一作鸡斗)偶作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白日枭鸣无意问,唯将芥羽害同群。
- 谢王大夫奏表非唯言下变荣衰,大海可倾山可移。如剖夜光归暗室,似驱春气入寒枝。死灰到底翻腾焰,朽骨随头却长肥。便杀微躬复何益,生成恩重报无期。
- 伤春荷叶初浮水上钱,柳花飘尽岸头绵。不知春色归何处,欲向空山问杜鹃。
- 过五里迳三首野水奔流不小停,知渠何事太忙生。也无一个人催促,自爱争先落涧声。
- 和岳王庙壁上韵当年唯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师过村村皆按堵,功成处处可镌珉。威名千古更无敌,词翰数行俱绝尘。拟取中原报明主,亦劳余刃到黄巾。
- 填维扬古人肉食无远谋,腰钱骑鹤向扬州。春风十里珠帘捲,但看竹西歌吹楼。天朝选用诗书帅,上策公言须自治。屏翰坚持保障功,江淮益壮金汤势。强敌不敢纵南牧,关塞烟迷芳草绿。儿童歌舞乐升平,一曲梅花细柳营。
- 河北送洪景之进士如荆南十年肝胆照交情,朔漠相逢意转倾。苍鬓飘飖予薄宦,青云蹭蹬子诸生。更同樽俎知何地,漫与诗篇送子行。南北倦游那得定,扁舟江外欲之荆。
- 曾裘父寄二绝并呈审知一再次韵前以寄曾后寄向来共和有羊何,今见公才十倍过。可念此身如垢镜,要须著手为揩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