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翻译和注释
译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注释
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
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
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问答
问:《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的作者是谁?
答: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的作者是皮日休
问: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唐代的作品
问: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出自 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问: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的下一句是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问:出自皮日休的名句有哪些?
答:皮日休名句大全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赏析
“零落的桂花花瓣,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如此的好诗,读了心清气爽,也不禁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 临江仙乱后此身何计是,翠微深处柴扉。即今双鬓已如丝。虚名将底用,真意在鸱夷。治国无谋归去好,衡门犹可栖迟。不妨沈醉典春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 咏怀故乡行云是,虚室坐间同。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
- 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君子勿郁郁,听我青蝇歌。人间少平地,森耸山岳多。折輈不在道,覆舟不在河。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叔孙毁仲尼,臧仓掩孟轲。兰艾不同香,自然难为和。良玉烧不热,直竹文不颇。自古皆如此,其如道在何。日往复不见,秋堂暮仍学。玄发不知白,晓入寒铜觉。为林未离树,有玉犹在璞。谁把碧梧枝,刻作云门乐。
- 杂兴十首回首危途尚可惊,三家村里送馀生。入无奥主常孤立,归有邻翁可耦耕。骂坐不闻因耳重,悬车已决觉身轻。小诗何必诸公诵,自向闲时咏太平。
- 送次道能判西京相府新承檄,兰台旧校文。题舆荣得士,把袂惜离群。首夏郊原秀,晴阳草树曛。觚棱日边远,阙塞雾中分。翠岭林端出,飞泉竹外闻。金羁游烂漫,珠履醉缤纷。人服声光重,官无簿领勤。归期肯留滞,汉主待渊云。
- 梅花欲寻好句乞梅花,从实平章不要夸。且道色香谁可比,只才拟议即成差。
- 寄吴善父啧啧不得意,兴怀偏为君。犹为乞米帖,不作送穷文。纵酒长违俗,挥毫自出群。相思今夜雨,滴沥未堪闻。
- 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鹄袍缠御便牙绯,笑我山中芰制衣。姓字两回香桂籍,声华一日动天扉。政有霜螯须别驾,待呼巴菊寿兹闱。千古岳阳登览地,好诗相记莫相违。
- 后池泛舟送王十相送西郊暮景和,青苍竹外绕寒波。为君蘸甲十分饮,应见离心一倍多。
- 响屧廊步步香翻罗襪尘,粉红花艳满宫春。倾城一笑无遗迹,不见长廊响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