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问答

问:《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的作者是谁?
答: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的作者是陈师道
问: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是宋代的作品
问: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是什么体裁?
答:五律
问: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出自 宋代陈师道的《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
问: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的下一句是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问:出自陈师道的名句有哪些?
答:陈师道名句大全

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赏析

  陈师道中年受知于苏轼,由苏轼推荐为徐州教授。两年后,苏轼因党祸被贬杭州;陈师道不避流俗横议,不顾上官阻拦,托病请假,送苏轼直到南京(今河南商丘)。五年之后,苏轼再贬为宁海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栖身岭南;陈师道也被定为苏门余党,撤销了颍州教职。就在他们一人身处海疆,世人皆欲杀之,一人被撤职,潦倒穷愁之际,有一位苏轼的崇拜者吴远游,准备到惠州看望苏轼,陈师道作此诗以寄意。

  诗是送吴远游的,话却是说给苏轼听的。首句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李邕求识面”句意,说吴远游久闻苏轼之名,欣然欲一识其面。次句说,吴远游原本是方外之士,与陈师道坚守儒术异趣;然而,二人于苏轼,好贤慕义而不顾自身安危则是相同的,故说“异好有同功”。这两句关合吴、苏和诗人自己,写“送”、“谒”正面。颔联上承“同功”,转写苏轼。吴远游能不辞万里之行,前往拜谒苏轼,他却不能同往,一酬感恩知己之谊,因此深觉愧对吴生。一个“惭”字,写出了心驰神往而不果断行事的心情,很有份量。对句“人谁恕此公”,化用杜甫“世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句意,写苏轼当时的处境。“人谁恕”三字,既愤慨于时议偏向朋党,又暗将苏轼比为李白,在愤慨、沉痛中露出骨力。正因为世人多趋炎附势,落井下石,不知羞惭,越发显得上句“渐”字的份量。颈联承此义,继写诗人与苏轼的遭际心情,是全诗警策。“百年”巧用杜甫《戏题上汉中王》“百年双白鬓,一别五秋萤”句。当时苏轼五十八岁,陈师道四十二岁,合为“百年”,概指双方。“双白鬓”从形象着笔,囊括两人一生遭遇。这一句上承“人谁恕此公”,以人海之横流衬托“双白鬓”的心心相许,以“百年”之悠悠衬托“双白鬓”的傲然特立,在茫茫人海中陡然树立起两个孤独、苍老而又不屈的高大形象。对句“万里一秋风”,写人去万里,心神则一脉相通,如秋风之远而无间。这句暗用杜甫“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之意而丝毫不露痕迹。“百年”句绘出两个心魂相许的形象,“万里”句写出彼此死生契阔的情怀,显出交谊之深厚,不可动摇。结联进一步补足“万里秋风”之意,诗人说:请替我寄言苏公,他虽万死投荒,如卫青之君恩日衰;我始终不负公门,自罢教职后不求再做官,如同任安终不肯离卫青之门而改事他人。至此,诗情振起。接上“依然一秃翁”,刻画出一个刚毅、固执的老人,昂然挺立于两间,虽削职为布衣,风骨依然不改。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坚持正义与友情,以及凛然不可犯的气概。该诗原本是作者用来慰藉远谪沿海偏远之地的故人,客观艺术效果却显示出作者那种值得骄傲的孤独感,朴挚中带有慷慨,深沉而又不粘滞,处逆境而无悲凉,四次化用杜甫诗却不损骨力,凝重沉着,是《后山集》中的力作。

0
纠错
猜你喜欢
  • 送修书记游天台
    尘事日改人,筋力随以劳。三年梁溪上,俯仰如桔槔。穷巷躬水菽,杜门匪禅逃。修公岩壑人,臭味合我曹。閒从茗碗集,有往不待招。清芬落净几,宴坐挥霜毫。脱略畦畛外,寂寞期久要。春风草离离,飞花照方袍。朝来遽别我,明月挂一瓢。笑指天台云,意气东南高。去去不可挽,独鹤鸣九皋。会看精进力,觉性一宿超。全提法王法,众说障奔涛。大千廓沙界,体现无丝毫。异时药山偈,问道惭非翱。
  • 素梅 三九
    瘦夷一枝横照水,疏花点点耐清寒。雪晴月白孤山下,几度清香拄杖看。
  • 灵照对丹霞图赞
    觌露风猷第二机,电光石火较迟迟。丹霞去后无消息,又见牢关把定时。
  • 寄紫阁隐者
    自闻憔客说,无计得相寻。几世传高卧,全家在一林。养情书览苦,采药路多深。愿得为邻里,谁能说此心。
  • 僧居对雨二首之二
    平沙四绕护城堤,小雨经旬不作泥。似与幽人忍牢落,一双黄鸟隔墙啼。
  • 寄东麓赵赞府二首
    黄花开后骤征鞍,再见黄花秋又残。只字未能通间阔,长笺先辱问平安。共看明月隔千时,独对西风愧一寒。只有麓翁知我者,何时会面话辛酸。
  • 次韵衡州先生除夕绝句
    怀抱因公得好开,鬓须嗟我怕年来。敲门既辱频传句,守岁仍呼共引杯。
  • 前汉门酂侯
    共怪酂侯第一功,咸称得地合先封。韩生不是萧君荐,猎犬何人为指踪。
  • 送周必明北上
    天寒霜霜繁,岁晏日月驶。周子何仓星,孤征诣燕蓟。寥寥抱遗经,皦皦蓄幽志。青云既交芳,白首期一试。苍松多劲枝,老鹤负奇气。扶摇信可捕,高冥不难致。泮林日影疏,子衿气沦香。侧儜典型人,复理俎豆事。明年候薰风,矫首江南洚。顾偕鲁诸生,敬揽叔孙袂。
  • 在伯考试未归有怀
    相逢共问别来诗,作计君能似我痴。佳月中秋已无及,菊花十月未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