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暑风凉月
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蓉花发。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暑风吹拂,凉月洒辉。那无数荷叶亭亭玉立,似绿衣使者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荷花如少女含羞,掩映在绿叶之间,参差错落,似怀妒意而争美赛艳。羞与潘妃为伍,远胜六郎高洁。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侣,晚晴时刻,似公子佳人并肩而立。
不要说去采陆上长的香草,缘木去摘水中开的芙蓉会有收获。当年屈原恨与君王离别。双方心有阻隔,媒人徒劳无功,即便勉强结合,也因情浅而易决裂。《离骚》千古流芳,至今未歇。一切休问,但举杯畅饮,如露荷翻叶。
注释
喜迁莺:词牌名。有小令与长调两体。此词为长调,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赵晋臣:《上饶县志》:“赵不迂,字晋臣。”敷文:《铅山县志》:“赵不迂,士礽四子,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
芙蓉:荷花的别名。
见寿:为我祝寿。见,范围副词,释为“我”。
亭亭:挺拔娇好貌。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持节: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节,古代使臣用以证明身份的信物。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掩冉:掩映,彼此遮掩,互相衬托。
参差:不齐。《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
芙蓉:一作“芙蕖”。苏轼《江城子·江景》:“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步衬潘娘:潘娘系指南齐东昏侯宠妃潘妃。《南史》:“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貌比六郎:六郎系指唐代张昌宗。张昌宗、张易之都以姿容见幸于武后,贵震天下,时人号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新唐书·杨再思传》:“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华,非也;正谓莲华似六郎耳。’其巧谀无耻类如此。”
佳人:貌美的女子。《汉书·外戚传》:“李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尝侍上,起舞而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搴(qiān):拔取。木末:树梢。屈原《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灵均:屈原的字。《离骚》:“名余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心阻”三句:语出《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离骚:《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品。
千杯:此处以荷叶喻酒杯。
露荷翻叶:谓倾杯一饮。此以叶上露珠喻酒。
喜迁莺·暑风凉月问答
问:《喜迁莺·暑风凉月》的作者是谁?
答:喜迁莺·暑风凉月的作者是辛弃疾
问:喜迁莺·暑风凉月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喜迁莺·暑风凉月是宋代的作品
问:喜迁莺·暑风凉月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出自 宋代辛弃疾的《喜迁莺·暑风凉月》
问: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的下一句是 暑风凉月。
问:出自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
答:辛弃疾名句大全
喜迁莺·暑风凉月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思路很清晰:上片以咏荷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 ;抒情不离荷花,咏荷为抒情铺垫,和那种纯以状物工巧见长的咏物词有所不同。
上片赞赏荷花。首句点明时令,“暑风凉月”,正是荷花盛开的大好时光。以下用一“爱”字带出“亭亭”五句,正面描绘水上莲荷的美好仪态。满地莲叶,耸出水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似无数绿衣侍者持节而立。在这一群绿衣持者的簇拥下,千朵荷花,竞相怒放 。她们或时隐时现,如含羞少女,犹抱绿叶半遮面;或参差错落,姿态万千,似各怀妒意而争美赛妍。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醉的水上绿叶红花图啊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这两句用事。“六郎”,系指唐张昌宗。张昌宗、张易之都以姿容见幸于武后 ,贵震天下 ,时人号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 ”。“貌比六郎 ”,则用杨再思语。史称杨再思“为人佞而智。⋯⋯张昌宗以姿貌幸,再思每曰 :‘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其巧谀无耻类如此。”(《新唐书·杨再思传》)以清水芙蓉之质,竟为一宠妃作衬托的工具,岂不叫人痛心?以张昌宗辈无耻之尤,岂能与芙蓉相比洁白?
所以,词人用“堪恨”、“谁洁”两组词语,一方面表示对潘、张之流的鄙弃,一方面也就突出了荷花的质洁品高。前五句写荷花的姿态美,这两句是写荷花的品格美。潘、张之流既不足道,那么,谁有资格能和芙蓉相提并论呢?唯有白鹭。白鹭浑身皆白,象征着纯洁无邪;一生往来水上,意味着超尘忘机。谢惠连有《白鹭赋 》赞曰 :“表弗缁之素质 ,挺乐水之奇心。”又因它风度翩翩,杜牧《晚晴赋》曰:“白鹭潜来兮,邈风标之公子;窥此美人兮 ,如慕悦其容媚”词中“白鹭”两句兼含二义而以后义为主。傍晚雨晴,有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侣,犹如公子佳人双双并肩而立。白鹭入图,平添出不少生机与美趣,真是妙笔生花。
下片抒情,多半采用楚辞诗句 ,而又一意贯之。
“休说”七句本来来自屈原《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和“交不忠兮怨长”等句。原意为到水中去采缘木而生的薜荔 ,到树梢去摘水上开花的芙蓉,岂能成功。男女各怀心思,媒人来回折腾,也是徒劳无功,双方爱之不深 ,必然容易决裂。这是隐喻楚王听信谗言,亲佞远贤,使屈原有志难酬 。“千古”两句采用《离骚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意谓屈原之世虽已去远,但其《离骚》却流传千古,至今犹自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词人赞美屈原有荷花那种“出于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赞美他精神不朽,流芳百世。同情他君臣异心的不幸遭遇,和赍志以殁的悲剧结局。尤其令人愤慨不已的是,这一切居然自古而然!所以词人在下片一开头就用“休说”一词表现感情上的激愤,结拍又用“都休问”一句承转跌宕:一切都休再提说了吧,“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唯求对花痛饮,一醉忘忧。殷英童《 咏采莲》诗云:“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这里的“露荷翻叶”,是借喻倾杯式的豪饮。词的结尾很是干净利索,既巧妙地紧扣咏荷题目,又将自身满腹牢骚不平之气一吐而尽。好用事 ,是辛词的一大特色 ,人或讥其“掉书袋”,或褒其“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楼敬思语。《词林纪事》引),“任古书中理语 、廋语 ,一经运用,便得风流 ”(刘熙载《艺概》)。就这首词的用事来说,颇见特色。不仅多而奇,而且一意贯串,寄托遥深。上片用“步衬潘娘”、“貌比六郎”两个典故,下片大量运用楚辞入词,都是用得贴切而意深。潘张因为长得俊美而受君王宠爱,屈原却因品质高洁而被楚王流放 ,世上哪有这等道理!
是以细读“堪恨 ”、“谁洁”、“休说”、“休问”诸句,但觉其中激荡着一股愤郁不平之气。辛弃疾生平以复国自许 ,文韬武略,集于一身,不想两次被免落职,赋闲田园,正所谓报国有志,请缨无门。因此,当他握笔作词时,常常借古人之酒 ,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这也正是辛词好用事的缘故吧。
- 茅斋茅斋虽绝小,老子策新勋。磑落霏霏雪,炉生袅袅云。心将鸥共远,巢与鹤中分。几许人间事,吾庐寂不闻。
- 昭潭寄内人不接安书动隔年,二千里外极悬悬。老亲强健知勤馔,诸子痴顽恐费鞭。幸有田园堪卒岁,使知诗礼可无钱。客中亦有风流罪,长伴梅花对月眠。
- 水龙吟(寿嗣荣王)望中璇海波新,泛槎又匝银河转。金风细袅,龙枝声奏,钧箫秋远。南极飞仙,夜来催驾,祥光重见,紫霄承露掌,瑶池荫密,蟠桃秀、螽莲绽。新栋晴翚凌汉。半凉生、兰檠书卷。绣裳五色,昆台十二,香深帘卷。花萼楼高处,连清晓、千秋传宴。赐长生玉字,鸾回凤舞,下蓬莱殿。
- 襄阳乐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渚边游汉女,桑下问庞公。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 探春慢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霅,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别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诸君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 怕爱月中玉女虽严冷,雪里瑶姬转丽华。不管达官怕木稼,且留处士爱梅花。
- 春从天上来(己亥春,复回西湖,饮静传董高士楼,作此解以写我忧。)海上回槎。认旧时鸥鹭,犹恋蒹葭。影散香消,水流云在,疏树十里寒沙。难问钱塘苏小,都不见、擘竹分茶。更堪嗟。似荻花江上,谁弄琵琶。烟霞。自延晚照,尽换了西林,窈窕纹纱。蝴蝶飞来,不知是梦,犹疑春在邻家。一掬幽怀难写,春何处、春已天涯。减繁华。是山中杜宇,不是杨花。
- 挽刘大监思恭簪绂源流远,诗书气味香。啼莺翔涧谷,鸣凤瑞朝阳。壮志欣辰告,羸躯痛夕亡。万夫今失望,拟欲问苍苍。
- 六州齐天宇,四海洽淳风。接宝胄,垂真检,景祚无穷。成玉牒、日观归功。冀野升方鼎,脽上由崇。钦桧井、云跸巡东。国本震为宫。乾文焕炳,真祠曲密,重祥叠瑞,琼蕴降高穹。膺丕烈,虔心建垂鸿。询吉士,郊兆执玉荐衷。锺律应、云物迎空。乐和轮囷。嘉气葱葱。天神来降发冲融。玉烛四时通。星回金辂雷作解,昆蚑被惠,亿载帝基隆。
- 寄薛侍御世上无穷事,生涯莫废诗。何曾好风月,不是忆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