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鹧鸪天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
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湖塘中长满了浮萍,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一起拨开浮萍采莲。来时,旭日初升,浦口水面上如烟的水汽,在长桨四周缭绕。采莲后回到岸上,月光已照满了高楼。
好花无语,流水无情,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明天万一西风骤然强劲,无奈莲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会凋落。

注释
结伴:这里指相约、邀约。
约:拦阻。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花愁:花落春去而伤愁
朱颜:红颜,明指莲花,暗指采莲女自己。

鹧鸪天问答

问:《鹧鸪天》的作者是谁?
答:鹧鸪天的作者是晏几道
问:鹧鸪天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鹧鸪天是宋代的作品
问:鹧鸪天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出自 宋代晏几道的《鹧鸪天》
问: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的下一句是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问:出自晏几道的名句有哪些?
答:晏几道名句大全

鹧鸪天赏析

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
上片起首两句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这两句写出了姑娘们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来时浦口随棹,采罢江边月河楼 ”,则写她们的采莲过程、采莲环境。夏天白昼云雾少,句中的“云”,当指晓云 。这两句写的是采莲人到了浦口 ,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 ,夜月已上 ,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地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
过片以后展示采莲女子心灵的美好。她们爱惜莲花,为莲花的遭遇担忧。或许她们在采莲中,也从莲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好花易谢当然常用来象征少女青春易逝 、好景不常。她们爱惜莲花、关切莲花,和爱惜自己的青春、关切自己的命运密切相关 。“花不语,水空流 ”,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人无可奈何,花也无可奈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而最急迫的愁是“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怕万一西风聚然吹来 ,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 ,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 。“朱颜”指花 ,用比拟写法进一步人花合一了。
此片细腻地写出采莲人多情易感的内心世界。
0
纠错
猜你喜欢
  • 闷歌行十二首
    书策看来已觉烦,诗篇厌了更休论。客心未便无安顿,试数油窗雨点痕。
  • 兰亭序墨本
    文皇嗜好非声色,偶爱兰亭亦其癖。河南犹恐后来闻,竟使昭陵饿真迹。世閒能悟知几人,墨本珍传意愈勤。有似春云隐明月,光影还到行江分。法曹得此深恨晚,有客携从大梁远。多言南渡罕曾见,大胜薛家蝉翼本。嗟我学书从少年,较计点画分媸妍。老拈撅笔万事懒,忽见锦轴心凄然。真行姿媚公所取,篆隶何妨更兼有。退之但作石鼓歌,谈笑讥诃换鹅手。
  • 寓居六咏
    邻家三亩竹,萧散倚东墙。谁谓非吾有,时能惠我凉。雪深闻毁折,风作任披猖。事过还依旧,相看意愈长。
  • 梁大壮大观舞歌 大观舞歌
    皇矣帝烈。大哉兴圣。奄有四方。受天明命。居上不怠。临下惟敬。举无諐则。动无失正。物从其本。人遂其性。昭播九功。肃齐八柄。宽以惠下。德以为政。三趾晨仪。重轮夕映。栈壑忘阻。梯山匪敻。如曰有恒。与天无竟。载陈金石。式流舞咏。咸英韶夏。于兹比盛。
  • 琼花
    玉立祠庭久不衰,俄经剪伐重能栽。端知妙护有神力,更喜当时歼厥魁。种不他传焉得子,年将丰稔辄多开。天生异物初无伴,只许翻阶近侍来。
  • 恭和家大人将赴季弟官舍书示及门之作
    焚膏继晷且穷年,荣悴了时却在天。莫把光阴虚度了,吾徒耕道若耕田。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生平活计一丝头,啸月迎风得自由。管甚澄江兴逆浪,等闲平步过沧洲。
  • 满庭芳
    这炷名香,天然清秀,生于象帝之先。金炉焚处,袅袅起祥烟。不是沉檀乳降,亦不是、四和龙涎。括来献,先贤后化,五祖大罗天。此香灵妙处,遍周法界,气味真全。开人鼻窍,入至通玄。愿八荒四海,同*至化,道气绵绵。从今后,一人有庆,万万余年。
  • 松原山行七绝
    雨势崩腾略未休,涧冲溪恶使人愁。那知今日松原路,拄杖挑包得自由。
  • 点绛唇·采药归来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粘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