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
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
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在节气接近重阳的时侯,芙蓉和金菊争芳斗密。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中一般美丽,树林间从浓密的红叶中透出稀疏的黄色.真是鲜亮可爱。
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澈明净;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清有边际,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远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无限的思念。
注释
芙蓉:荷花;金菊:黄色的菊花;斗:比胜;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天气:气候;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红树:这里指枫树; 间:相间,夹杂。
流水淡:溪水清澈明净。
碧天:碧蓝的天空。
茫茫:广阔,深远。
目断:指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凭高目断:依仗高处极目远望,直到看不见。
鸿雁:即“雁”。大的叫鸿,小的叫雁。
思量:相思。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问答
问:《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的作者是谁?
答: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的作者是晏殊
问: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是宋代的作品
问: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芙蓉金菊斗馨香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芙蓉金菊斗馨香 出自 宋代晏殊的《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
问:芙蓉金菊斗馨香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芙蓉金菊斗馨香 的下一句是 天气欲重阳。
问:出自晏殊的名句有哪些?
答:晏殊名句大全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赏析
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重阳”,下片以“凭高目断”相照应,可知此词为重九登高所作。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最后以“无限思量”点出主题。
词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 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到临前的季节特征。接着“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两句,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望中的乡村,从花写到树。秋景最美的,本来就是秋叶,这里拈出树上红叶来写,充分显出时令特征。红树中间还带着一些“疏黄”之色,树叶之红是浓密的,而黄则是稀疏的,浓淡相间,色调更丰,画境更美。
下片“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三句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于是,又用一“长”字状天。这两字看似平常,却很贴切。上面景语,用笔疏淡,表现作者的心境是闲适的。至“路茫茫”三字,则带感慨情绪:前路茫茫,把握不住。接下去:“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写久久地登高遥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此词之写景正与此境相合。正因为前面所写之景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因此最后点题水到渠成,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 仲晦昆仲求近稿戏答二首过去生平一念差,偶因薄技忝清华。宁吟韩子将归操,不草韦郎起复麻。绮语预愁无间狱,纶言见笑当行家。而今老矣全瘖了,匹似枯株不着花。
-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晚对亭落日下青嶂,归云犹未安。倚杖无言久,夕阴生翠寒。
- 寒具(乃捻头,出刘禹锡《佳语》)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 送陈子归陆浑别业虽不旧相识,知君丞相家。故园伊川上,夜梦方山花。种药畏春过,出关愁路赊。青门酒垆别,日暮东城鸦。
- 赠范道人黄纸布差符不肯布留,飘然布愿逐云水布游。纡朱拖紫不肯慕,甘著草衣披布素。金珠斗量佩鸣珂,所得懽华能几何。形气日随情欲蠹。曾不百岁同臭腐。学仙岂必便函成仙,人世且结清净缘。弘景宁为轩冕锢,子平未免婚嫁累。有田有庐誓弗归,有子有女弃若遗。
- 长相思风敲窗。雨敲窗。窗外芭蕉云作幢。声声愁对床。剔银缸。点银缸。梦采芙蓉隔一江。几时蝴蝶双。
-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标签:思乡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 题庐山太平兴国宫飞泉喷薄走虹蜺,远岫峥嵘植玉圭。若有桃花镇开落,游人应认武陵溪。
- 偈颂七十二首洪蒙未判绝疏亲,毕竟难将事理分。夜半正明还不露,金刚脑后铁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