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翻译和注释

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注释
悲寂寥:悲叹萧条。
春朝:春天。
排云:指排开云层。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秋词问答

问:《秋词》的作者是谁?
答:秋词的作者是刘禹锡
问:秋词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秋词是唐代的作品
问:秋词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出自 唐代刘禹锡的《秋词》
问: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的下一句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问:出自刘禹锡的名句有哪些?
答:刘禹锡名句大全

秋词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0
纠错
猜你喜欢
  • 程枢密父待制挽词二首
    阜陵按射殿南闱,同执雕弓侍赭衣。病我已逢明主赐,失公弥觉旧人稀。旌旗北伐心徒在,香火西清梦已非。不只只久无路去,亦知身世渐同归。
  • 鄂州节推陈荣绪惠示沿檄崇阳道中六诗老懒不
    头陀全盛时,宫殿梯空级。城中望金碧,云外僧戢戢。人亡经禅尽,屋破龙象泣。惟有简栖碑,文字岿然立。
  • 相和歌辞长门怨
    月出映曾城,孤圜上太清。君王春爱歇,枕席凉风生。怨咽不能寝,踟蹰步前楹。空阶白露色,百草塞虫鸣。念昔金房里,犹嫌玉座轻。如何娇所误,长夜泣恩情。
  • 落叶
    落叶重得与砌平,流泉澹澹入池清。无人训我无人到,独自吟诗独自行。
  • 上吕相公
    重名清望遍华夷,恐是神仙不可知。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庙堂只是无言者,门馆长如未贵时。除却洛京居守外,圣朝贤相复书谁。
  • 和褚肥丞韵二首
    世味宁如道味浓,谁令小屋卧元龙。何当谈笑与双璧,乃假吟哦对二松。倾盖正欣留槜李,归樯底事取潘葑。先生且办弦歌计,莫虑瓶无斗粟舂。
  • 戏赠史次仲
    世俗匪吾谋,嘉篇常见投。旧交皆炫曜,夫子独淹留。礼乐尚虚器,衣冠何自囚。秪应凉冷后,萧飒更清秋。
  • 过杨处士幽居
    引水穿风竹,幽声胜远溪。裁衣延野客,翦翅养山鸡。酒熟听琴酌,诗成削树题。惟愁春气暖,松下雪和泥。
  • 和萧伯振祷雨
    云气微升又霍然,丘疑数点长三川。渚东粳稻今无雨,社曲桑麻莫问天。饿死何愁更平糴,野夫半去只荒田。未辞托命长鑱柄,黄独那能支一年。
  • 孟子养小失小
    为尧为舜配三才,功用都从此处来。颠倒反为饥渴想,迷轻失重亦堪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