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翻译和注释
译文
万千枫林被霜打过焕发鲜亮的红色,红军战士一腔怒火直冲云天。大雾笼罩龙冈深暗的连绵群峰,我军齐声高呼,前线杀敌并活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敌兵又来侵犯,狼烟四起遮掩了半边天。我将唤醒千百万的工农大众,同心协力齐努力,那时不周山下红旗遍插迎风招展。
注释
霜天:这里指冬天。秋冬都有霜,故可统称“霜天”。
烂漫:光彩分布貌。《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烂漫丽靡”。
天兵:指红军。
霄汉:高空。霄,云气;汉,天汉,即天河。云气和天河都是在高空,所以用来表示高旷至极的天际。
龙冈:龙冈头墟的简称,在江西省宁都、吉水、吉安、泰和、永丰诸县之间,地属永丰县。山峦重叠,形式极险。
千嶂:许多高山。宋 范仲淹《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十万军重入赣:敌人发动第二次“围剿”时,总兵力20万。
风烟:犹风尘,杜甫《秋兴》:“万里风烟接素秋。”
天半:半空。
不周山: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不周山具体在哪里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帕米尔高原。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问答
问:《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作者是谁?
答: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作者是毛泽东
问: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是近现代的作品
问: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出自 近现代毛泽东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问: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的下一句是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问:出自毛泽东的名句有哪些?
答:毛泽东名句大全
-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 次韵严子文旅中见赠杯中畴昔共江天,倾座新诗报警联。海浦寸心空共月,京华双鬓各凋年。交情敢说同方友,句法甘从弟子员。有意数从文字饮,何须争着祖生鞭。
- 目痛一月未愈自和前九首须眉似是绮皓。耳目已非旷娄。受明上座顶礼,视彼老公血讐。
- 净慈送拱侍者之天童参天目无孔铁鎚三五百,烹金炉里铸成来。就将一个轻抛掷,击得玲珑窍子开。
- 好事近(二月十八日)桃李缘阴浓,屈指中和三六。恰是仙翁初度,霭瑞烟芬馥。歌喉宛转绕华堂,总是长生曲。他日临清亭上,看儿孙朝服。
- 喜闻韩时斋捷书焦桐有良材,函彼太古音。良工巧斲之,可歌南风琴。隐居挂空壁,不受埃尘侵。虚中閟清响,静参万籁吟。一朝弦素丝,徽星粲黄金。玉轸圆更齐,鼓之大廷阴。斡回天地春,山水自高深。匪藉伯牙手,能开子期心。
- 庵中杂书茅茨一室有余乐,辙环四海谁知心?辍耕垄上鸿鹄志,长啸山中鸾凤音。
- 赵司法诗集自题近道盖取工部所贻元隐大诗中和遍陶翁饮酒诗,醉笼天地入鸱夷。细看官爵成何物,肯带奚囊过九疑。
- 题县圃蕴辉亭瓦砾频年积,鉏耰十辈功。旋移低地碧,颇杂亚枝红。对酒逢寒食,凭栏接暖风。墙悭天自阔,堪送北飞鸿。
- 10魔塔50层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