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忆江南·歌起处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
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
家在五湖东。

注释

篙:竹篙。
梅子雨:即夏天梅子黄熟时的连绵细雨。
耐:宜,适宜。
藕丝风:形容风雨细如藕丝。
五湖:指太湖。

忆江南·歌起处问答

问:《忆江南·歌起处》的作者是谁?
答:忆江南·歌起处的作者是王世贞
问:忆江南·歌起处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忆江南·歌起处是明代的作品
问:忆江南·歌起处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歌起处,斜日半江红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歌起处,斜日半江红 出自 明代王世贞的《忆江南·歌起处》
问:歌起处,斜日半江红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歌起处,斜日半江红 的下一句是 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
问:出自王世贞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世贞名句大全

忆江南·歌起处赏析

  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短歌。起句以悠扬的歌声,抓住读者的听觉,先声夺人,引出明丽的画面:斜日半江红。斜日正是落日,落日的晚霞洒在江面上,碧绿的江水出现了“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诗)的瑰丽画面。接着词人又以“柔绿的竹篙”和“黄梅细雨”点缀画面,夕阳之下,细雨,江水新涨,着一“添”字,使人似乎看到竹篙吃水加深,使撑船之人更需奋力,情绪渐渐高涨,推出词中的主人公:穿着淡黄衣衫撑篙的舟子。他那随藕丝般微风飘动的黄色衣衫,不仅给画面增添了新的色彩,也给画面增添了生气。“藕丝风”三字把无形之风写得富有质感,“藕”字透出柔和粉嫩的色彩,造成优美的视觉效果。最后,以“家在五湖东”收尾。这是舟子的家乡,也是词人的家乡太仓的所在地,轻描淡写的陈述句式,却有十分丰富的意蕴,首先是说明家乡之所在,其次点《忆江南》之题,洋溢着舟子,也是词人对家乡的热爱。

  全词写景如画,色彩和谐,折射出词人心灵的平静。境界的开阔和景物的明丽,又透露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摹景抒情,诗中有画,表现了诗与画的同步造诣和审美情趣,达到了唐代诗人“诗中画趣”的优美境界。

0
纠错
猜你喜欢
  • 两监同舍出游和吴监丞韵
    我本麋鹿姿,牵来入京阙。举动违真性,驱驰了岁月。自惭西湖水,照见种种发。乘兴陪诸公,放舟烟浪窟。小雨裛风埃,轻霾翳林樾。春深桃李竞,路滑车马歇。已办登山屐,不羡凌波袜。沿堤逐树阴,傍寺诗禅衲。杯行知已深,欢意殊未竭。日暮碧云横,两山高突兀。
  • 花心动(七夕)
    水馆风亭,晚香浓、一番荷芰经雨。簟枕乍闲,襟裾初试,散尽满轩袢暑。断云却送轻雷去,疏林外、玉钩微吐。夜未阑,秋生败叶,暗催庭树。天上佳期久阻。星河畔,仙车缥缈云路。旧恨未平,幽欢难驻,洒落半天风露。绮罗人散金猊冷,醉魂到、华胥深处。洞户悄,南楼画角自语。
  • 减字木兰花(荔枝二首)
    华清赐浴。宝甃温泉浇腻玉。笑靥开时。一骑红尘献荔枝。明珠乍剖。自擘轻红香满手。锦袜罗囊。犹瘗当年驿路旁。
  • 泛湖次柳洲二首
    净舍乘闲一苇航,入门松竹献清凉。倚栏澄碧龟鱼乐,照眼荷花风露香。
  • 再和久旱望雨韵
    高田黄欲枯,下田青欲变。三更轳辘声,挈水急於电。污池鱼不游,坎井蛙自见。助苗更辞劳,人力讵能偏。那忧日一食,正惧李三咽。微云不成雨,但作眼中眩。
  • 咏杜鹃花
    标签:春天咏物
    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断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三叹鹤林成梦寐,前生阆苑觅神仙。小山拄颐愁无奈,又怕声声聒夜眠。
  • 清平乐(寿吴毅夫)
    梅霖未歇。直透菖华节。荔子才丹栀子白。抬贴诞弥嘉月。峨冠蝉尾翛翛。整衣鹤骨彯彯。闻道彩云深处,新添弄玉吹箫。
  • 庚申东园花发二首
    晓风细细复鲜鲜,也不鸣条也不喧。却被花枝勾引著,掀桃舞柳恣他颠。
  •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宝殿名康寿,皇心在祝延。愿从重五日,更阅万千年。
  • 唐隐士袁宣墓
    茅山东北燕山前,翁仲遗墟几百年。时有吴人来问隐,不知唐树已啼鹃。山童解指看碑路,野衲分耕祭墓田。厚夜肯教黄壤晓,悲风偏动夕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