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注释
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
冰簟:清凉的竹席。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远:一作“还”。过:一作“向”。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
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瑶瑟怨问答

问:《瑶瑟怨》的作者是谁?
答:瑶瑟怨的作者是温庭筠
问:瑶瑟怨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瑶瑟怨是唐代的作品
问:瑶瑟怨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出自 唐代温庭筠的《瑶瑟怨》
问: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的下一句是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问:出自温庭筠的名句有哪些?
答:温庭筠名句大全

瑶瑟怨赏析

  这首诗咏闺怨。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不仅衬托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孤居独处的人面对这清寥的景象,心中萦回着的也许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类的感触吧。

  “雁声远过潇湘去”,这一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和上句“碧天”紧相承接。夜月朦胧,飞过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听到雁声时才知道有雁飞过。在寂静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也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有雁去潇湘的联想,但同时恐怕和女主人公心之所系有关。雁足传书。听到雁声南去,女主人公的思绪也被牵引到南方。大约正暗示女子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潇湘那边。

  “十二楼中月自明”。前面三句,分别从女主人公所感、所见、所闻的角度写,末句却似撇开女主人公,只画出沉浸在明月中的“十二楼”。《史记·孝武本纪》集解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诗中用“十二楼”,或许借以暗示女主人公是女冠者流,或许借以形容楼阁的清华,点明女主人公的贵家女子身份。“月自明”的“自”字用得很有情味。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虽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女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这样以景结情,更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

  这首写女子别离之怨的诗颇为特别。全篇除“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以外,全是景物描写。整首诗就象是几个组接得很巧妙的写景镜头。诗人要着重表现的,并不是女主人公的具体心理活动、思想感情,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组合,渲染一种和主人公相思别离之怨和谐统一的氛围、情调。冰簟、银床、秋夜、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这一切,组成了一幅清丽而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画图。整个画面的色调和谐地统一在轻柔朦胧的月色之中。读了这样的诗,对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许只有一个朦胧的印象,但那具有浓郁诗意的情调、气氛却将长时间留在记忆中。

  回到诗题。“瑶瑟怨”不仅仅暗示女子的别离之怨,同时暗示诗的内容与“瑟”有关。“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阮籍《咏怀》),写女主人公夜间弹琴(瑟)抒怨也是可能的。如果说温诗首句是写“中夜不能寐”,那么后三句可能就是暗写“起坐弹鸣琴(瑟)”了。不过,写得极含蓄,几乎不露痕迹。它把弹奏时的环境气氛,音乐的意境与感染力,曲终时的情景都融化在鲜明的画面中。弹瑟时正好有雁飞向南方,就像是因瑟声的动人引来,又因不胜清怨而飞去一样。曲终之后,万籁俱寂,惟见月照高楼,流光徘徊。弹奏者则如梦初醒,怅然若失。这样理解,诗的抒情气氛似乎更浓一些,题面与内容也更相称一些。

0
纠错
猜你喜欢
  • 秋兴
    天地西风遍,亭皋衰意生。寒云终不雨,危叶自多声。晚蟪犹嘶树,啼鸦稍着城。默然孤客思,年序共峥嵘。
  •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标签:战争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湖上
    寒食初过谷雨前,轻衫短帽影翩翩。独辕碾破新堤路,双耜犁残古庙壖。万事不禁刘毅掷,诸人谁著祖生鞭?市垆处处夸新酿,且就花阴一醉眠。
  • 贺新郎(和刘自昭俾寿之词)
    宝扇驱纤暑。又凄凉、蒲觞菰黍,异乡重午。巧索从来无人系,惟对榴花自语。也何用、讴秦舞楚。生愧孟尝搀一日,叹三千、客汗挥成雨。如伯始。谩台傅。循环浩劫无终古。但坤牛、乾马抽换,是长生谱。安得笺天天便许,归炼金翁木父。问海运、争如穴处。一笑流行还坎止,算陈陈、往事俱灰土。南墅鹤,相思主。田文、胡广皆生于五日。
  • 贵妃阁端午帖子
    淑德仪宫阃,天教受祉繁。艾人暨桃印,奚用更悬门。
  • 挽郑令人二首
    宋伯中朝第一人,向来曾卜太初邻。凝香侯有孤高趣,拥絮翁馀老病身。嗟汝弃予宁返顾,祝公存我勿伤神。瑞云道远西风冷,想见斋居百岁新。
  • 燕居十六首
    好毁非佳士,毋轻听彼言。如人名父母,急去不须闻。
  • 送汪时法归金华
    归去儿曹欲与言,相思切处莫窥园。吾宗事业无多子,守得箪瓢始见根。
  • 乙丑除夜寓永兴寄五二侄一首
    残腊避新正,疾驰不可鞚。梅花相行色,更以风雨送。伤哉绿林豪,支派出章贡。荐食今几年,金帛既充栋。王旅走山泽,魄散失饥冻。空闻米粟廉,不救干戈痕。冥冥纸钱底,千室罗盎瓮。祀先不暇尝,一夜惊入梦。书生口击贼,自愧脱嘲弄。经营华阳马,想像丹穴凤。融融声教中,焉得余此众。由基执弧矢,鼷鼠何足中。浮烟起南舍,春事行倥偬。桃寒强破蕊,鸟静独成哢。诗情写物色,心匠与折衷。章草简阿戎,溪头试微讽。
  • 次韵和马都官宛溪浮桥
    在昔当阳侯,建桥临大川。洪波不为阻,驰道南北连。何此小溪上,拟象坦且平。马头分朱栏,水底裁碧天。白雨紧大笮,断虹生横舷。游鱼不可见,车骑久临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