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翻译和注释
译文
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
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
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不会是精华,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
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糟粕当宝贝。
注释
行藏:行止,指事迹。
黮(dàn)暗:昏暗,不清楚。
犹承误:还以误传误,以讹传讹。
末俗:后世的习俗。
粹美:指精华。
丹青: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这里指绘画艺术。
区区:形容很少,指一点点历史记载。
尘:尘土,这里指糟粕。
读史问答
问:《读史》的作者是谁?
答:读史的作者是王安石
问:读史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读史是宋代的作品
问:读史是什么体裁?
答:七律
问: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出自 宋代王安石的《读史》
问: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的下一句是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问:出自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安石名句大全
读史赏析
王安石这首《读史》作于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这年三月,神宗赵顼去世后,旧党得势,新法渐废,王安石心中十分痛苦,这首《读史》就是在这种满怀忧愤的情况下写成的。
- 金精山金精山高绝尘俗,中通洞天石削玉。仙家庭院昼不扃,草色迷阶秋雨绿。香炉峰前青可掬,石鼓坛边翠如沐。道人采药青牛还,铁笛声穿山鬼哭。
- 忆秦娥泥滑滑。一声声唤征鞍发。征鞍发。客亭杨柳,不禁攀折。荀郎衣上香初歇。萧郎心下书难说。书难说。霎时吹散,一生愁绝。
- 烧火用陈西麓韵烧火驱寒去,衔杯待暖回。家书万金值,怀抱一时开。腊雪犹栖树,风光已着梅。相过随处好,未怪损梅苔。
- 赠庆别驾台州别驾不之官,烟水孤村共岁寒。偶有浊醪留晚酌,旋挑生菜簇春盘。三年邻里通家好,四海兵戈行路难。且喜门前金色柳,东风堪作画图看。
- 王性之自扬州迂路相访于海陵荷其意厚非平日九死性命存,乃到海陵仓。每陵何所有,麋鹿画成行。多仓多麋鹿,今也恨难忘。爰从本朝来,人物上国光。容我迹其间,性之因翱翔。性之笃忠信,又复能文章。一世所趣附,在眼独不忙。困于州县史,斂翼弗许张。蹉跎谁识之,心胆空堂堂。我不自揆者,荐之三府傍。相公意似顺。众口极雌黄。我斥不得容,为子增慨慷。子行群贼中,妻孥道路长。挂帆扬州湾,闻我病在床。不寻枉阶来,或谓子不刚。活我以简策,饮我非稻梁。告别闽岭去,波浪春风狂。既欲杀风母,又欲射天狼。四海俱已震,何处一身藏。挥泪与之子,关雎哀不伤。禄山倾社稷,朱沘侮君王。于今无此孽,但可正皇纲。文章出号令,忠信补农桑。之子抱此器,用之斯民康。吴酸宜勉强,无烦忆粟浆。
- 春病病来闲卧久,因见静时心。残月晓窗迥,落花幽院深。望山移坐榻,行药步墙阴。车马门前度,遥闻哀苦吟。
- 压云轩绝顶地平易,轩窗赐怒号。半空垂象纬,四面涌波涛。洞僻封苔藓,泉深冷骨毛。登临欲忘返,城市厌烦劳。
- 横吹曲辞。陇头水陇头水,千古不堪闻。生归苏属国,死别李将军。细响风凋草,清哀雁落云。
- 九江闻雁标签:思乡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 卞壶墓当时风俗尚清谈,笑道公心瓦石含。临难此曹皆处女,惟公一个是奇男。一门忠孝真难得,六代衣冠孰与参。墓草没头人不见,令人惆怅极无堪。
- 10像素方块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