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翻译和注释
译文
葛藤缠绕绵绵长,在那大河河湾旁。兄弟骨肉已离散,叫人爹爹心悲凉。叫人爹爹心悲凉,他也哪里会赏光。
葛藤缠绕绵绵长,在那大河河岸旁。兄弟骨肉已离散,叫人妈妈心悲凉。叫人妈妈心悲凉,她也哪里会帮忙。
葛藤缠绕绵绵长,在那大河河滩旁。兄弟骨肉已离散,叫人哥哥心悲凉。叫人哥哥心悲凉,他也只把聋哑装。
注释
緜緜:连绵不绝。 葛、藟(音垒):藤类蔓生植物。
浒(音虎):水边。
终:既已。 远(音院):远离。
顾、有、闻:皆亲爱之意也。 有(音佑):通“佑”,帮助。 闻(音问):问。王引之《经义述闻》:“谓相恤问也。古字闻与问通。”
涘(音四):水边。
漘(音纯):河岸,水边。
昆:兄。
葛藟问答
问:《葛藟》的作者是谁?
答:葛藟的作者是佚名
问:葛藟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葛藟是先秦的作品
问:葛藟是什么体裁?
答:诗经·国风·王风
问: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出自 先秦佚名的《葛藟》
问: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的下一句是 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问: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葛藟赏析
旧说以为此诗乃东周初年姬姓贵族所作,旨在讥刺平王弃宗族而不顾。《毛诗序》:“《葛藟》,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毛氏说诗多牵强附会,常把表现人之常情的诗作拉扯到政教、美刺上去。宋人说诗较为通达,朱熹《诗集传》云:“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得其旨矣。
诗凡三章,章六句。首章“緜緜”二句写眼前景物。诗人流落到黄河边上,见到河边葛藤茂盛,绵绵不断,不禁触景伤情,联系到自己远离兄弟、飘泊异乡的身世,感到人不如物。他流落他乡,六亲无靠,生活无着,不得不乞求于人,甚至覥颜“谓他人父”。处境之艰难,地位之卑下,可见一斑。但是即便如此,也未博得人家的一丝怜悯。“谓他人父,亦莫我顾”,直书其事,包含许多屈辱,许多痛楚,正如朱熹所叹:“则其穷也甚矣!”(同上)第二、第三章诗意略同首章,仅二、四、五、六句句尾更换一字,丰富了诗的内涵,反覆咏叹中稍有变化。此诗两句表达一层意思,六句有三层意思,两层转折。由绵绵不绝的葛藟对照兄弟的离散,是一折,由“谓他人父”、“谓他人母”、“谓他人昆”而竟不获怜悯,又是一折。每一转折,均含无限酸楚。诗人直抒情事,语句简质,却很感人,表现了飘零的凄苦和世情的冷漠。牛运震《诗志》评曰:“乞儿声,孤儿泪,不可多读。”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沉痛语,不忍卒读。”都对诗中表现出的流离之苦深为致慨,相信这也是每一位读此诗者的共同感受。
- 幽窗刺绣非无暇,幽窗自鲜欢。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密约临行怯,私书欲报难。无凭谙鹊语,犹得暂心宽。
- 月宫沙戏兔舂金臼药,幻出广寒宫。时听数声响,皆归一转功。云霄大境界,几案小屏风。何独沙为戏,人间万事间。
- 智成上人奉陪中山公赴淝上宗工方出守,大士此相亲。不有今平叔,难酬彼上人。氈毺连榻具,笋脯对盂珍。别后临川偈,同翻几叶新。
- 郡斋水阁闲书闲书逐出堪羞子溥,归来可重渊明。试问七松处士,何如五柳先生。
- 武昌怀古十咏吴王宫不将胆命付周郎,安得儿孙见太康。三国兴亡成梦事,一川烟草断人肠。黄旗紫盖伊巴蜀,翠殿朱楼自武昌。纵谓西山非王气,金陵能得几时王。
- 旅馆秋思旅馆坐孤寂,出门成苦吟。何事觉归晚,黄花秋意深。寒蝶恋衰草,轸我离乡心。更见庭前树,南枝巢宿禽。
- 鹧鸪天(和古乐府韵送游景仁将漕夔门)去日春山淡翠眉。到家恰好整寒衣。人归玉垒天应惜,舟过松江月半垂。千万绪,两三卮。送君不忍与君违。书来频寄西边讯,是我江南愁断时。
- 张夫人挽词妇德天然备,肥家五十年。平生勤内则,晚岁识真诠。倒廪非徼福,翻经亦应缘。于门有孙子,佳气蔼新阡。
- 赠池州张太守神珠无颣玉无瑕,七叶簪貂汉相家。阵面奔星破犀象,笔头飞电跃龙蛇。绛帏夜坐穷三史,红旆春行到九华。只怕池人留不住,别迁征镇拥高牙。
- 临江仙(醉饮)六曲阑干垂手处,烛光花影疏疏。一尊共饮记当初。彩毫浓点,双带要人书。日暮不来朱户隔,碧云高挂蟾蜍。琴心密约总成虚。醉中言语,醒后忆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