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注释
却原来:这三字属于衬字。侬:意即“我”。
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问答
问:《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的作者是谁?
答: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的作者是佚名
问: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是元代的作品
问: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出自 元代佚名的《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
问: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的下一句是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问: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赏析
此曲从风格上看当是文人所作。其末句即用白贲《鹦鹉曲·侬家鹦鹉洲边住》成句,也是写“不识字渔父”(白贲曲语)的。据元冯子振《鹦鹉曲·序》载,白曲在其时享有盛名,“有北京伶妇御园秀之属,……恨此曲无续之者”,于是冯子振逞才和白曲百余首,可见白贲曲的影响之大。而白贲曲一出,因其首句有“鹦鹉洲”,其曲原名“黑漆弩”也就改称“鹦鹉曲”,鹦鹉洲也就从原特定的地名一变为渔父居处的代称。因此,此曲“侬家鹦鹉洲边住”的那个“侬”也很可能是个“渔父’。此曲所写意境受白曲直接影响亦较明显。
但此曲的结构与白曲却大不相同。它先用许多扑朔迷离的笔墨描绘了一个似乎无人迹、无尘嚣的世外桃源之境。“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一条不知名的小溪,清澄透明的流水静静地淌着;登舟横渡上岸,再沿着一条弯弯小径走去,一座小小屋舍便悠然可见了。这里已隐约透出一股神迷之感。室何人居,诗人未道,他仅描绘了小屋安谧而恬静、雅淡而优美的外部环境;其地何所,诗人未明,是“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的乡村野地,还是“小桥流水有人家”(王安石诗)的郊外花村,读者难知其详。以下两句,诗人将读者引入更加神迷的境界:“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青山白云,幽邃缥缈,使人想起贾岛《访隐者不遇》中童子的答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令人悬望之余,不无怅惘之感。诗人似乎知道读者会有这样的心理感受,故再用两句颇涵自得、自傲,而又不无戏谑嘲弄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重复叠唱,再将读者推向迷茫恍惚之极境,让人只好自叹凡俗,对此神秘的仙界可望而不可即,可想然不可知。若全曲到此作结,倒颇堪称之为“朦胧诗”的,“象外”之味,尽可让人作万千之想。然古代诗歌于“超以象外”后必要“得其环中”,结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正是揭其“环中”的全曲之眼。一直隐在曲中而未露其面的小屋之主倏然而出,仙界者,“渔父”居所也。有此一句,“境界全出”:那青山白云、门前流水、轻舟小径构成的极澄至净的世界,不是“红尘”外的仙境,也不是现实中实有的景观,它乃是“渔父”心灵中的圣所,理想中的“隐士”精神世界的“物化”罢了。
“渔父”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个是现实中真正的渔父。自从楚辞《渔父》中诞生了一位“世人皆醒我独醉”、不与世俗争流的“渔父”后,其历代“子子孙孙”实际上便成了不求功名、不慕荣华富贵而独善其身的人格精神象征。“渔父”之咏成了古代“隐士”之歌中别具一格的支系,王维的一首“隐士诗”不妨可看作其核心主题:“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渔父”之吟为历代文人所喜爱,绝非无因,元代尤其如此——得志而显达者咏之,以见其不失高雅;失意者又借以曲折表达其对现实的不满或失望,同时又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化到“渔父精神”中去,以忘却现实生活的烦恼,在“超尘脱俗”的心灵净化中求得心理的平衡。白贲《鹦鹉曲》所以能享誉一时,除了其韵用“鱼模”部去声险韵外,“渔父”这一传统母题具有文人心目中特有的“精神美”魅力,是其最根本的原因。而此曲不惮有名作在先,效而再创,也有这样的魅力在召唤。
然而,如果此曲无自己的艺术魅力,恐怕早就湮没无闻了。在历代“渔父”之吟中,以青山、白云喻其高洁脱俗,以轻舟、流水状其自由洒脱,乃是众所撷取兼含比兴的意象。白曲如此,此曲亦如此。但白曲以“侬家鹦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领起全篇,让人一下子进入传统“渔父”的既定精神境界,然后再组合意象,使其表现的精神世界得以形象化,而结句“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与之遥相呼应,使全曲颇得爽朗豪放之风。此曲则首先隐约回环,先造其境,使人捉摸不定,产生强烈的探询感,结句则借当时人所熟知的“鹦鹉洲”指称“渔父”,点出意核,复令人再回味、咀嚼全曲,既得含蓄蕴藉之趣,又不失明朗畅达之风,虽与白曲所取意象大致相同,结构方式则别具一格。细而察之,此曲“溪边小径舟横渡”与白曲“浪花中一叶扁舟”,“青山隔断红尘路”与白曲“觉来时满目青山”,虽句中形象相同,但也各随其曲之意脉与情调,彼此不能互换,而并非增减其字而已。故其虽受白曲影响和启迪,然却是自己的创作。加上作者选押去声韵之《叨叨令》曲体,除“处”、“住”为白曲原用韵脚外,“渡”、“玉”、“路”,均是字熟而韵险,既继承了白曲“险韵”特色,又有自己的匠心,这大概就是此曲并非首唱,又属“无名氏”之作却能流传至今的原因。
- 洋州武定新雄阃,丰宁旧奥墟。地兼秦蜀美,川会汉洋纡。翠垒环封岭,清流跃野渠。安知下斜谷,别得上华胥。干酒香村落,生金富里闾。晴轩迎螮蝀,夜管送蟾蜍。啼乌弦幽坞,芳花绣碧墟。路飞游女盖,巷曳隐人裾。陆会寻穿石,江遨揭聚鱼。缴将藤解坼,耗用穀驱除。双竹溪翁杖,柔芎壩户蔬。镇留仙婿恨,岩邃佛人居。照市成都锦,盈庠阙里书。采茶惊雉鹧,护橘趁狨狙。俗洽庭无讼,年丰廥有储。大资州将懒,藐与世贤疏。统总村何有,甘酣分有馀。正宜心自怍,更有位谁如。未执归田耒,犹乘集事车。好于闲静处,积渐学樵渔。
- 沁园春(寿陶守)鹤发鸦髫,欢捧霞觞,酌丹井泉。庆湘山峰顶,飞来古佛,剑池洞里,活底神仙。春雨悭时,千金斗粟,民仰使君为食天。公知否,只活人阴德,合寿千年。宝猊香喷沈烟。环艳翠明红拥寿筵。最一般奇特,凤雏新贵,斑衣绿绶,光彩相鲜。帝命师臣,钦哉有子,飞诏看看又月边。黄封酒,到明年今日,中使传宣。
- 次韵同年蔡仲平察院游西湖朝日不受雾,晴光似晖晖。忽然快我心,清风为解围。坐见九里松,旌幢碧相依。天竺了在望,上有祥云微。西湖一千顷,圆荷覆青衣。轻舟况游览,往往俗客稀。幸及新雨霁,欣逢露初晞。水光与山色,高低映郊畿。佳哉气葱郁,观阙何巍巍。谁云门庭远,咫尺承天威。诸公萃俊杰,高论玉尘挥。载酒旨且多,不醉无庸归。余欢到献酢,滟滟双鸳飞。新诗烂锦段,想见劳心机。顾我虽百拙,续貂重相违。明年若重来,种种当如几。
- 题潮出海门图二首卷里涛波快一披,苍山踊起雪山驰。浮天沃日无穷意,到我春窗病酒时。
- 送李用之察院赴潮州二首乌府名臣暂拥麾,霜棱聊复变春熙。行人犹谓骢当避,圣世初无鳄可移。粤俗相携看上日,韩祠配食付它时。极知不作周南滞,禁闼须君补阙遗。
- 送王璋长官赴真定孙和甫辟书昔年旅南服,始识王荆州。威动千里肃,恩宽行客留。从容见少子,风采倾凡俦。温然吐词气,已觉清且修。不见十五年,相逢话百忧。青衫走尘土,白发各满头。新弃东海邑,愿从北诸侯。北鄙事方夥,饥馑连戈矛。盟好未可轻,念当事怀柔。主将今老成,勉尽良计筹。
- 送普上人游雁荡岭外猿啼秋树月,林间鹤唳晓松风。此行雁荡须参透,依旧归来玉几峰。
- 送李秘书却赴南中却到番禺日,应伤昔所依。炎洲百口住,故国几人归。路识梅花在,家存棣萼稀。独逢回雁去,犹作旧行飞。
- 同翁士特李似表谒巽伯少卿因作醉歌翁刘异氏居同里,奕叶论交今久矣。陇西京兆实姻连,我既识翁因识李。巽卿自洛始迁闽,寄食僧房仍密迩。盍簪雅好有新旧,倾盖高情无彼此。酣歌掷剑悲群公,胡为局促荒山中。曲肱放浪虽所乐,乐此亦知吾道穷。自闻胡马再南牧,九州何地无兵戎。世衰成改不以正,奸宄得意为英雄。儒生守经昧时变,愤切气欲摩苍穹。斯言拨弃勿复理,把酒论诗差可喜。围炉夜语忘刻漏,吹灯晓色盈窗几。归涂草棘索风袍,主人谢客仆御劳。云山怅望一回首,虎豹出穴哀猿号。
- 武康郭外望许纬先生山居湖上千峰带落晖,白云开处见柴扉。松门一径仍生草,应是仙人向郭稀。第二百九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