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百花洲上寻芳去。
浦映□花花映浦。
无尽处。
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
功名得丧归时数。
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
争教我辈无欢绪。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问答
问:《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的作者是谁?
答: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的作者是范仲淹
问: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是宋代的作品
问: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罗绮满城春欲暮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罗绮满城春欲暮 出自 宋代范仲淹的《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问:罗绮满城春欲暮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罗绮满城春欲暮 的下一句是 百花洲上寻芳去。
问:出自范仲淹的名句有哪些?
答:范仲淹名句大全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赏析
【定风波】的开头是“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是说穰城里虽然“罗绮满城”花花绿绿,但是春天已近逝去,于是到百花洲上寻找春天的美好景色。百花洲上的景色是怎样的呢?“浦映□花花映浦”,美极了。“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这种美好境界无边无际,走进去好象突然走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去“世外桃源”的路上的境界一般。这上片,字面上的意思是,城里的春天景色即将逝去,没什么好景致,到城外游咏之地寻美景吧;而那里,景致确实很好,真如世外桃源一般。换句话说,对城市的生活已没什么兴趣,必须离开城市,到山林原野之间去,那里远比这表面繁华的城市生活来得好。这表明了范仲淹对官场生活已经厌倦,对表面稳固的朝庭存在着反感,想离开朝庭,离开官场,寻找他途,退隐归田去,希望过陶渊明式的生活。(我想,这可能就是他屡次请贬的原因之一。)这是上片的思想感情的实质。所以,下片紧接着说:“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替自己的这种思想进行辩解,认为他想这样做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最后说,“莺解新声蜨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在词的意境上是写对景色的欣赏,实际上是表白自己去退隐归田是很愉快的、很乐观的、很自然的。
这首词,反映了范仲淹在仕途受阻、政见受挫之时,其本阶级(中、小地主)软弱的一面的作用下,有退隐的念头,乍看起来,这种念头是不符合范仲淹的思想实际的。范仲淹“每感激天下事,奋不顾身”(宋史),“公少有大节,其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趍舍,其所为,必尽其力。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范文正公集》《褒贤集:神道碑铭》)可是我认为,范氏的世界也是有矛盾的,以上所引的活只道出了它的一面(而且是主导一面)。范仲淹消极低沉的时候也是有的,只是不很严重而已。这是因为他是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他所代表的阶级——中、小地主——在当时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地位都是不巩固的,虽然有上升的积极要求,却是很软弱的;他所处的时代是沉闷的时代。(关于范仲淹有积极一面和消极一面,从以上分析的三首词中亦可看出来,上面的分析也或多或少作了些说明,读者要更进一步了解这种两面性的具体情况,实质和根源,可参阅马茂元的《范仲淹的词》一文,我完全赞同马氏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也许有人会说,他既然在五十七岁左右有这种消极退隐思想,可是他在58岁时怎么能写出《岳阳楼记》这样积极的散文呢?不错,《岳阳楼记》是篇积极的作品,但我正要以它作为旁证,说明范仲淹在知邓州时(五十七、八岁)思想上消极面积极极面有着激烈的斗争,而斗争的结果是积极面占了上风。《岳阳楼记》写了两种人在洞庭湖两景色面前所表现的两种不同情绪,实际上与他自己的思想有关。他年轻时,生气勃勃,积极进取。后来三遭贬职(知邓州就是其中一次——知邓州前充边任),知邓州时,年纪老了,由此,他有一些消极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岳阳楼记》最后强调“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自己的矛盾着的两种思想倾向对立斗争的结果,积极一面占了上风了,他过去一贯的积极处世的思想复活了。所以他在末了说:“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否定了消极一面,希望、鼓励自己向古仁人看齐,希望、鼓励自己比古仁人更进一步。他在这时思想斗争的结果是积极一面占了上风,但当时的消极一面却在【定风波】中记录下来了。
- 送朱明之昌叔赴尉山阳朱使拜书天上回,去以身试百里障。青衫飘若风外荷,借马载出尘土上。准眉崭如见天秀,独立系马万里望。身躯虽小胸腹宽,沛如绝海横秋涨。久宜脱绝事高致,岂愿卑冗劳俗状。高堂华发亲老矣,四海无家寄几杖。世外言高信独奇,人前腰折嗟已强。尉官虽小俸虽薄,犹有余钱买甘养。想当家帷奉颜面,彩衣躬淬妇子饷。诜诜儿女戏满前,累累诸兄坐相向。人间此乐不可幸,一笑自足百辱当。时消固应稀盗贼,俗弊宁不烦笞掠。好偷闲暇事简编,思予宁无尺字况。
- 明复作文房四物诗因用其韵结绳嗟已远,书尺济斯民。汗竹功犹浅,香皮世益珍。廉方能洁己,舒卷解随人。一自逢毛颖,交情日日亲。
- 重阳陪诸乡丈游水乐洞过风篁岭龙井张饮观雨凛秋天气佳,令节天赐沐。客居意莫展,胜赏诺已宿。风澹湖不波,雾敛山更簇。画舫厌嚣喧,笋舆恣追逐。间寻水乐洞,嵌空韵琴筑。烟云互吞吐,台馆适凉燠。非无人力胜,亦自天巧足。侧步滑青苔,醉面爽飞瀑。风篁转幽径,龙井鉴寒玉。默堂定未起,清风谁与续。四海两仙翁,三生缘契熟。定知明月夜,屐响答空谷。归路取名园,移尊屡更仆。冻雨不成泥,驺骑未须趣。峨岷渺何在,万里劳远目。安得天瓢翻,尽把边尘沃。文昌靠边宏毅,承旨气肃穆。温雅奉常卿,跽载胶庠博。宫讲静有仪,正字竭忠告。而我赘其间,自省羞朴樕。明堂索桴栋,底用采卷曲。平生邱壑姿,本耐羁束。抚事长郁陶,临觞转颦顣。故园府大江,绕屋艺嘉木。何以娱岁晚,篱落森杞菊。糗粮幸有储,那不返耕筑。
- 挽南康冷知军礼乐三千字,声名五十秋。士元才展骥,李广不封侯。香火犹强健,笙歌足燕休。如何早仙去,寒日惨山丘。
- 淳化乡饮酒三十三章崇丘巍巍,动植其依。高大之性,各极乐宜。王道坦坦,皇献熙熙。仁寿之域,孙民允跻。
- 昭亭别施度支昭亭送客地,来往四十年。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船。风移虎旗脚,寒入牛童肩。待访名山去,相期庐阜前。
- 言志·腰缠十万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 题徐熙风牡丹──紫花蕊珠仙驭晓骖鸾,道服朝元露未乾。天半刚风如激箭,绿绡飘荡紫绡寒。
- 淳熙十二年加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坤载有元,乾行是顺。施生万彙,厥德弥盛。翼翼母道,赞我皇训。相维群公,奉典斯敬。
- 偈二首风动邪,幡动邪,风鸣邪,铃鸣邪。非风铃鸣,非风幡动。此土与西天,一队黑漆桶。诳惑世间人,请看灭胡种。山僧不奈何,趁后也打鬨。瓠子曲弯弯,冬瓜直儱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