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夏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山亭夏日问答
问:《山亭夏日》的作者是谁?
答:山亭夏日的作者是高骈
问:山亭夏日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山亭夏日是唐代的作品
问:山亭夏日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出自 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
问: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的下一句是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问:出自高骈的名句有哪些?
答:高骈名句大全
山亭夏日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十分变态。《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短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直下是,直下是。这边那边,满眼满耳。绵绵兮长存,湛湛兮不痕,拟议依前隔海门。
- 游虎丘入寺山光峭倚天,剑池寒色锁危巅。苍苔自老生公石,新茗谁烹陆羽泉。楼阁下窥溟海浪,松篁遥接洞庭烟。二难选胜真奇绝,留得芳名万古传。
- 道间一溪新绿涨晴沙,傍岸疏篱八九家。桑叶又抽麻正长,绿阴深处响缲车。
- 题燕文贵柳庄观荷图万片绿荷流水西,乱风飘雨湿人衣。前村竹树田家密,时见軥辀屋后飞。
- 垂丝钓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武陵溪上路。娉婷婀娜。刘郎依约曾遇。鸳俦凤侣。重记相逢处。云隔阳台雨。花解语。旧梦还记否。
- 新繁县禾登九穗嘉甫弟有诗索和长官真是委边嵬,积累如山姓里来。认得两閒无二本,口将一念贯三材。异形所感犹如此,同气相孚亦信哉。陆续功夫宁有己,相期更验漆雕开。
- 玉堂感旧七年辞玉署,再入佐黄扉。树与青春换,人将素领归。砖花仍可记,厦雀稍惊飞。炉蕙非无意,逢人尚袭衣。
- 踏莎行柳上烟归,池南雪尽。东风渐有繁华信。花开花谢蝶应知,春来春去莺能问。梦意犹疑,心期欲近。云笺字字萦方寸。宿妆曾比杏花红,忆人细把香英认。
- 白燕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 同郑君瑞出濑溪即事十首元凯平生以智推,今看往事一何痴。山头螭首犹芜没,那有人观水底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