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大江边是谁在唱那《竹枝词》?前声曲幽咽之后声调迟迟。
难怪曲调苦只因列词语苦,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马的诗。
注释
竹枝词:本巴、渝一带的民歌,唐代诗人多有拟作,刘禹锡、顾况、白居易等人成绩比较显著。
断咽(yè):止断。
怪来:怪不得的意思。缘:因列。
通州司马:指元稹,当时元稹任通州司马。
竹枝问答
问:《竹枝》的作者是谁?
答:竹枝的作者是白居易
问:竹枝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竹枝是唐代的作品
问:竹枝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江畔谁家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江畔谁家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出自 唐代白居易的《竹枝》
问:江畔谁家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江畔谁家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的下一句是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问:出自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
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竹枝赏析
前两句写不知何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声曲断咽后声调迟迟,状写《竹枝》歌法,声口宛然。后两句写诗人始悟曲调凄苦,因所唱多为通州司马“词苦”诗。元稹任监察御史时,因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江陵士曹参军,后迁通州司马,遭遇类似白居易。他在通州心情甚悲愤,(白居易曾有《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诗安慰他)因而可能亦曾拟《竹枝》抒其“沉愁”(白诗语),通州司马“词苦”诗中所含寓的志士们流离迁谪之悲,及响彻《竹枝》组歌中的辛酸心声,均蕴于苦调、溢于言表,因而,组诗虽语言通俗流畅,却并不失于率直,而颇得蕴藉之神。
- 守郑易陈方及境改信都过大名书呈吕太尉淮阳闭合欲偷閒,新捧除书墨未乾。五日御风方假翼,两河试郡别移官。生缘有定随流易,世事无端用力难。今日得陪门下客,一枝容息便心安。
- 怀沈文伯春服初成属暮春,舞雩那似霅溪滨。绕溪箫鼓谁家子,并塞风烟吾故人。好去定无为客恨,临分犹复念予贫。驱车跃马平安否,雁断无因消息真。
- 酬裴杰秀才新樱桃新果真琼液,来应宴紫兰。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远火微微辨,残星隐隐看。茂先知味易,曼倩恨偷难。忍用烹騂骆,从将玩玉盘。流年如可驻,何必九华丹。
- 舟行过平江踪迹平生马少游,功名外物等虚舟。不多饮酒常成醉,自在吟诗只遣愁。已幸一帆离锡邑,更宽两日到杭州。晓来忽见盘门塔,疑是西湖大佛头。
- 登表海楼一带林峦秀复奇,每来凭槛即开眉。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
- 赠李果毅向日磨金镞,当风著锦衣。上城邀贼语,走马截雕飞。
- 孝宗皇帝挽词五首九庙威灵远,三宗德业尊。讴歌思艺祖,历数在神孙。欲返皇图正,先推帝系恩。诸儒议东向,此意定初元。
- 老僧念佛身世皆空境,知空自不悲。何须临暮日,逐急念阿弥。裴相安心际,维摩忏罪时。同归无有地,明月在秋池。
- 法云孚上座求诗老人痴钝避嫌猜,终日柴门闭不开。堪笑山僧能好事,乞碑才去觅诗来。
- 笋数里春蹊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千玳瑁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