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秋萧索
梧桐落尽西风恶。
西风恶。
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
年年孤负黄花约。
黄花约。
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秋天的景象萧索,西风凄厉,使梧桐落尽叶子,又送来了几声新燕的鸣叫声,几声稀疏的号角声。秋景秋声都那么悲凉,促动游子思归的心。四处漂泊,又加上离愁时时压着心头。当初分别时曾相约在秋天菊花盛开时重逢,然而年年辜负了这约会的日期,无法相见。遥想在那深深的庭院里、重重的帘幕内,对方一定不知怎样地在忍受着这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寂寞。
注释
⑴孤负:辜负。
⑵黄花:菊花。
忆秦娥·秋萧索问答
问:《忆秦娥·秋萧索》的作者是谁?
答:忆秦娥·秋萧索的作者是黄机
问:忆秦娥·秋萧索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忆秦娥·秋萧索是宋代的作品
问:忆秦娥·秋萧索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秋萧索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秋萧索 出自 宋代黄机的《忆秦娥·秋萧索》
问:秋萧索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秋萧索 的下一句是 梧桐落尽西风恶。
问:出自黄机的名句有哪些?
答:黄机名句大全
忆秦娥·秋萧索赏析
这首词写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首句写出了独处孤旅,双在秋风叶落之时萦绕于游子心中的渴求温暖的呼唤,为古今诗词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的定下了萧杀的基调。接着便展开具体描绘。“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秋天,本来就容易引起离人的愁绪,更何况此时此刻已不是黄叶方飘的初秋,而是“梧桐落尽”的深秋呢?词人于“西风”下着一“恶”字,感情色彩十分强烈。然而“西风”之“恶”还不止于落尽梧桐而已,作者巧借此调叠句之格,在强调“西风恶”三字后,又引出“数声新雁,数声残角”,幽咽凄厉,声声扣击着游子的心扉。这样,整个上片写出了一派浓重的秋意,为下文写游子的愁绪渲染了氛围。梧桐叶落、西风、雁声等意象的描写,为下阙游子的孤寂之情的抒发,奠定了基调。“离愁不管人飘泊”。离愁,本是游子心中所生,这里却将它拟人化,“离愁”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飘泊的痛苦处境,久久不去,折磨着人的心灵。“不管”二字,包含着多少无可奈何之情!“年年孤负黄花约”,游子的离愁如此难以排遣,原来更有着期约难践的歉疚。想当初,临别这际,自己与恋人相约在菊花开放的的秋天重逢。可是,花开几度,人别数载,事与愿违,年年负约,每念及此,怎不令人肝肠寸断!紧接着,作者又用叠句将笔触伸向天边,从恋人的角度写情。有味的是,作者只是描写了她的居处:“几重庭院,几重帘幕”。然后,戛然而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余地。那深深庭院里、重重帘幕中的人儿是怎样忍受着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孤寂,年复一年地翘首盼望游子归来,已是不言而喻了。总之,此篇以直笔写游子离愁,以墨写闺人之幽怨,两地相思,一种情愫,在萧杀秋景的环境中,更显得深挚动人。
- 喜雨用前韵莫愁尘土压天飞,六月栽田未是迟。待得麦麻收拾后,通宵好雨定知时。
- 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 送章正字秩满东归朝衣登别席,春色满秦关。芸阁吏谁替,海门身又还。寻僧流水僻,见月远林闲。虽是忘机者,难齐去住间。
- 十月二十二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瀑山木落霜寒夜,共读吾家梦得诗。坐对遗篇忘漏尽,手遮残烛怕风吹。森严似听元戎令,机警如看国手棋。千载愚溪相对垒,未应地下友微之。
- 过洞庭二首杳杳湖天极目中,波光日暮两陶溶。舟离庙步湾环水,帆指东山缥缈峰。昔日南征期饮马,今朝北去想骑龙。归来若得醉乡隐,愿化春醪万顷醲。
- 别辋川别业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殷勤如有情,惆怅令人别。
- 腊茶并三诗送李元诚向来衮衮论风期,百年心事多好违。君如荆石尚衷璞,我似野马初受羁。射阳广阳水云屋,襄城邮城尘土衣。挽眉作吏一不遂,丘壑付君未觉非。
- 秋夜怀归渭水苔矶阻旧游,梦回空馆却凝愁。一声江笛巴云暝,半夜山风楚树秋。星落古池孤影动,灯摇疏壁冷光幽。迟明不寐空搔首,踪迹何由得狎鸥。
- 续梦中十韵间岁流虹节,归轩出禁扃。奔波陶畏景,萧洒梦殊庭。境象非曾到,崇严昔未经。日斜乌敛翼,风动鹤飘翎。异苑人争集,凉台笔不停。石门雾露白,玉殿莓苔青。若匪灾先兆,何缘思入冥。御炉虚仗马,华盖负云亭。白日成千古,金縢閟九龄。小臣哀绝笔,湖上泣青萍。
- 水茶磨机轮转处水潺潺,机若停时水自闲。末上一遭知落处,十分春色满人间。